【在线阅读】家庭 2020年13期

cover - 【在线阅读】家庭 2020年13期

守岛爸爸给女儿的一封信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然而在长岛县大钦岛乡工作的梁晓民却无法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大钦岛地处渤海深处,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对一般人再简单不过的“常回家看看”对梁晓民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却是奢望​‍‌‍​‍‌‍‌‍​‍​‍‌‍​‍‌‍​‍​‍‌‍​‍‌​‍​‍​‍‌‍​‍​‍​‍‌‍‌‍‌‍‌‍​‍‌‍​‍​​‍​‍​‍​‍​‍​‍​‍‌‍​‍‌‍​‍‌‍‌‍‌‍​。梁晓民将对孩子的爱寄托在自己写的信上,字里行间是万千的思念……

亲爱的多多:

一晃10年了,你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少年初长成,爸爸从三十而立、意气风发到现在早生华发​‍‌‍​‍‌‍‌‍​‍​‍‌‍​‍‌‍​‍​‍‌‍​‍‌​‍​‍​‍‌‍​‍​‍​‍‌‍‌‍‌‍‌‍​‍‌‍​‍​​‍​‍​‍​‍​‍​‍​‍‌‍​‍‌‍​‍‌‍‌‍‌‍​。不变的是,你离我始终是22海里,两个半小时的船程,我见你始终要间隔20多天,还要看天气允不允许。

那年你一岁半。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拿起包准备去码头乘船返乡。你跑过来非让我抱抱,就这样一直黏在我身上,不肯撒手。最后,你舅舅骑电动车把咱俩送到了码头。我要去上班,只好狠心把你推给你舅舅。那一刻,你哭得撕心裂肺,求着我说:“爸爸,抱抱、抱抱……”把你从自己身上“扯”下来的时候,我仿佛在撕下自己的心。就这样,船航行了两个半小时,我哭了两个半小时。

从那一刻起,我知道,多多你长大了。我也知道,也许有一天,你会因为我一次次拒绝而逐渐疏远我。但是多多,天底下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又有哪个父母愿意和自己孩子分开?

那年你3岁。那天,你奶声奶气地反复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能回到我和妈妈身边?”我敷衍你说:“很快,爸爸很快就回家了……”其实我多想告诉你,谁都知道大钦工作艰苦,但再艰苦的地方也得有人坚守,也得有人奉献。如果有一天爸爸调离了,别人的爸爸还会到这儿工作。

今年你10岁。那天,我休班回家,在学校门口接你放学的时候,设想过咱俩相见的场景:你一看到我,是不是特别兴奋,能不能扑到我怀里,腻腻地叫上几声“爸爸”?放学了,你出现在校门口。我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走向你,却发现你看我的眼神非常陌生,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我的注视,你还执意拨开我张开的双臂,藏在妈妈身后,低着头,一句话都没有说。我所有的美好想象就在那个瞬间,“咣”一声,碎了。咱俩之间的疏离和陌生感,像针刺在我的心上一样,真的很疼。其实爸爸也知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一直陪在你身边,伴你成长,那么在你眼中我也应该是个好父亲吧?!

多多,你知道吗?在咱们长岛,特别是北五岛和西三岛,有你的爸爸和无数个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常年生活在上面,奋战在一线,“心到之处,百花皆开”。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凝聚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坚韧品质,构筑起长岛的岛泰民安、和谐安康,不断把“三区三岛”建设推向前进,长岛这颗璀璨明珠才能在祖国大地上绽放出持久、耀眼的光芒。

多多,爸爸爱你。

(摘自微信公众号“帅帅职场屋”(id:shuaishuaizhichang),有删节)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毒保姆”何时休?三招斩断她们的黑手

文:小乔

多亏了监控视频,让又一个杀人恶魔现了原形!

这是怎样一个蛇蝎心肠的女人:残忍地杀害了老人后,竟然还淡定地教家属怎么处理后事,并要求老人的女儿“按规矩给钱”​‍‌‍​‍‌‍‌‍​‍​‍‌‍​‍‌‍​‍​‍‌‍​‍‌​‍​‍​‍‌‍​‍​‍​‍‌‍‌‍‌‍‌‍​‍‌‍​‍​​‍​‍​‍​‍​‍​‍​‍‌‍​‍‌‍​‍‌‍‌‍‌‍​。令人担忧的是,这类案件早就不是首例了,几年前广州市就发生过保姆何天带、陈宇萍杀害多名老人的案件​‍‌‍​‍‌‍‌‍​‍​‍‌‍​‍‌‍​‍​‍‌‍​‍‌​‍​‍​‍‌‍​‍​‍​‍‌‍‌‍‌‍‌‍​‍‌‍​‍​​‍​‍​‍​‍​‍​‍​‍‌‍​‍‌‍​‍‌‍‌‍‌‍​。

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保姆的帮助​‍‌‍​‍‌‍‌‍​‍​‍‌‍​‍‌‍​‍​‍‌‍​‍‌​‍​‍​‍‌‍​‍​‍​‍‌‍‌‍‌‍‌‍​‍‌‍​‍​​‍​‍​‍​‍​‍​‍​‍‌‍​‍‌‍​‍‌‍‌‍‌‍​。但“毒保姆”案频发,很多人不禁胆战心寒:辛苦了一辈子的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枉死于“毒保姆”之手……

铁证如山,杀人保姆真淡定

江苏溧阳张女士83岁的老母亲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2020年春节后瘫痪在床,大儿媳来照顾一段时间后感到很吃力,67岁的虞某主动找上门说:“我是当地人,之前在医院做过护工,身体好,有能力照顾老人。”经过权衡,张家决定请虞某照顾老人,主要工作是为老人擦洗、喂食、搞卫生,月薪3000元。

5月2日是虞某来老人家工作的第8天。当晚11点左右,张女士忽然接到虞某的电话:“你母亲不行了,你们赶快来。”张女士就住在母亲的楼上,她大吃一惊:自己刚从母亲处回来,怎么……张女士和丈夫连忙一边下楼,一边通知其他兄弟姐妹。来到母亲的床前,张女士大声呼唤母亲,但母亲已没有任何反应……

几分钟后,张女士的哥哥也到了。虞某对他们说:“听我一句劝,老人这个年纪也算高寿了,人走了,哭也没多大意义,要紧的是把丧事办好。你们不要慌,我送走过很多老人,这方面我内行。”

虞某指点道,应该马上通知殡葬公司准备办丧事,“我来为老人最后一次擦洗身体并换上寿衣——这里面的规矩你们知道吧?做这种事你们得给800元红包‘冲喜’,而且这个月不管我照顾老人几天,你们都得按月给工钱”。

张女士和哥哥不仅没有任何怀疑,反倒对虞某心存感激,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张女士的丈夫觉得事有蹊跷,想起家里装有监控设备,就通过手机查看了一下。“这一看,我们看到了令人痛不欲生的一幕,要不是大家拦着,哥哥恨不得把虞某当场打死!”他们当即打电话报了警。

原来,监控视频还原了张母的死因:5月2日晚10点06分,张女士来看望了一下母亲,对保姆交代一番后离开了。5分钟后,虞某起身就拿毛巾死死捂住老人的面部。持续一分钟后,她起身关房门,然后继续用毛巾捂住老人的口鼻,不让她呼吸。最后,这个恶毒的保姆竟用被子盖住老人的头脸,直接上床一屁股坐在老人胸口上。从监控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老人呼吸不上,痛苦得腿、手不停挣扎,这个杀人恶魔竟然一边坐在老人的胸口上,一边淡定地摇着蒲扇扇风。

10点30分左右,见老人好像不行了,虞某第一次打电话叫张女士下来。张女士听到母亲有粗重的呼吸,以为老人没事,只是睡着了,就回去了。但张女士刚走,虞某又多次上床坐到老人胸口,甚至是老人的脸上。直到11点,她确认老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后,才再次打电话通知张女士:“快来,你母亲不行了。”

要不是有监控设备记录下一切,老人就死得不明不白了。目前,虞某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从虞某作案前后的老练程度来看,这应该不是她第一次杀害老人……

可怜父母,“毒保姆”令人发指

虞某到底杀害过多少老人,有待警方调查确定。但做几天保姆就杀老人,然后拿一个月工钱走人,类似的谋财害命案例早就不止虞某这一起了。据说家政圈有这样一条潜规则:如果被照顾的老人身故,即使保姆只做几天也要付全月工钱,因为对保姆来说,这事有点“晦气”,在广东福建一带,这个钱干脆就叫“解秽金”。

谁能想到,有人竟然丧心病狂地利用这一点来赚快钱!

还记得广州那个“毒保姆”何天带吗?2014年之前,她随身携带针筒毒药,一年半内就毒杀了至少10位老人。她的作案手法更加令人发指,谁听了都会不寒而栗。

她第一次杀害的,是一位患有高血压和帕金森症,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能说话的老人。才照顾没几天,何天带就给老人喝了含有敌敌畏、老鼠药的毒液。老人死后,因为他原本就患多种老年病,又是死在家中,医生只是随便看了一下便在死因一栏填上了两个字:中风。家人也没有怀疑。

只照顾老人几天,就拿到了月薪和“解秽金”,这笔“快钱”令何天带非常开心。

第二位被何天带杀害的老人90多岁。刚上班,何天带就对老人的儿女说:“我们这一行有专门的规矩:老人都这么大年纪了,浑身老年病,如果我做几天他就‘走’了,你们也得按整月付我工资。”儿女们哪里知道这句话竟暗藏杀机,便答应了。

仅仅3天后,何天带就用一根尼龙绳杀死了老人。老人的儿女没有怀疑,如约给了她一个月工资。这个女魔头收好绳子,觉得这钱太好赚了,于是有了第三次、第四次……

说何天带是女魔头,一点也不为过:有一次,老人喝下她喂的敌敌畏后很久还在挣扎,她有点害怕,便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女送老人去医院急救。因为老人不会说话,医生诊断成了高血压等旧疾。何天带悬着的心放下了,同时改进杀人方法,竟然想到给老人肌肉注射敌敌畏。直到第10次,她在广州市南沙区再次杀人后被识破。

那是2014年10月,何天带在一户人家照顾一位70岁的偏瘫失语老人,为了早点让老人“结束”拿到钱,上班仅3天,她就连续3次对老人下毒手:先用安眠药与敌敌畏勾兑在肉汤里,诱骗老人喝下。10分钟后,见老人没死,她就往老人的臀部注射了一大一小两针筒的敌敌畏和安眠药。曾经在医院做过护工的她知道往腹部注射药物容易被身体吸收,又往老人的腹部打了一针。两小时后,老人已经快不行了,但还没死亡。何天带等不及了,干脆拿出尼龙绳直接勒脖子,直到老人彻底死亡。

杀死老人后,何天带拿走了老人的耳环和存折,然后才通知家属老人过世了,要求支付全月2600元保姆费​‍‌‍​‍‌‍‌‍​‍​‍‌‍​‍‌‍​‍​‍‌‍​‍‌​‍​‍​‍‌‍​‍​‍​‍‌‍‌‍‌‍‌‍​‍‌‍​‍​​‍​‍​‍​‍​‍​‍​‍‌‍​‍‌‍​‍‌‍‌‍‌‍​。民警在进行死亡登记时,顺便多问了一句:“老人是否有体外伤、家中是否有财物丢失?”这才导致案发。警方当场在何天带的行李中搜查出注射器针筒和针头各17个、敌敌畏药水2瓶、毒鼠强2包、剃须刀2把。警方对她讯问后获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她已经至少杀害了10位老人,家属都没有发现端倪。如果不是最后一次贪财被发现,她一定还会继续杀人,不知又有多少老人会惨遭毒手。这样的“保姆”不是女魔头是什么?

一个何天带已经让人毛骨悚然,还有一个比她更狠的。

另一个“毒保姆”叫陈宇萍,作案地点在广州市番禺区,她作案时间更长、杀的人比何天带还多。

2015年1月底,陈宇萍接了照顾一位90岁老人的活,因为临近春节,她等不及了,半夜乘老人熟睡,便伸出魔掌活生生把老人掐死了。只做了一天活就拿了一个月工资和“解秽金”,她觉得很“划算”。不料雇主家在处理后事时,一个亲戚随口说他大嫂也是请了个保姆后,不到3天就死了,再问保姆姓名,也叫“陈宇萍”。那家人当即报警。

于是,陈宇萍的一桩桩恶行就暴露出来,但由于大部分案件发生时间太久远,逝者早已经火化,缺少证据等原因,陈宇萍无法被追诉。

陈宇萍外号叫“鸡萍”,这个“鸡”是指粤语“执死鸡”(捡便宜)的意思,就是专门照顾病危老人来赚快钱的人。认识她的同行说:“哪里有病危老人,她就抢着去做,只为赚快钱。”两年时间,陈宇萍靠做保姆竟存下13万多元。圈内人说,番禺区一带有一个“执死鸡”群体:“一日赚一个月的钱,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做十来单!”

何天带和陈宇萍这两个“毒保姆”来自相近的地区,还曾在同一个家政公司上岗。

类似案例,在石家庄、南京、杭州、武汉、郑州等地都发生过……

息息相关:怎样远离“毒保姆”

儿女为老人请保姆照顾生活,却请来个“杀手”,这实在让人始料未及。尽管何天带陈宇萍们已经受到了法律的惩处,但这事已在受害者家属心中留下永远的伤痛。

有人可能会问: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丧尽天良,连行将就木的老人都不放过的人?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世上,真有一些人是没有良心的。从理论上说,在人群中,那种天生就没有良心、行事完全不按正常规则出牌的人,出现概率约为4%。换句话说,有些坏人作恶时,他们在主观上并不觉得自己在干坏事。

应该说,“毒保姆”现象令人深度忧虑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毒保姆”的作恶,更在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广大老人的生存、生活状态,以及相关事务对家庭和儿女的影响。

当然,类似虞某、何天带、陈宇萍这样的“毒保姆”也许是极少数,我们不能因个别人而否定整个家政行业及从业人员。但不可否认的是,极端个案对一些家庭的心理冲击、对行业形象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不能不对此多加防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建议:要想远离“毒保姆”,我们一是要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找靠谱保姆。

虞某是“毛遂自荐”给张家的。为何天带和陈宇萍介绍工作的,都是非正规家政介绍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绕开了正规家政服务部门,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资格审查。”根据相关规定,正规家政公司是要对雇主承担连带责任的,因此他们对从业人员信息审查会相对严格、情况了解更全面。通过正规家政公司找保姆,显然更靠谱。

二是要尽可能地通过监控等方式,有效监管保姆的日常行为。

我们请保姆,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失去了自理能力的老人、病人,或者低龄孩子,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监管。根据相关规定,只要监控范围在合理限度,不向外泄露,就是正常合法的监管行为。如果不是有监控,虞某杀害老人的真相仍然没有人知道。“假如虞某知道有监控,也许她就不敢动手杀害老人了。因此雇主不妨在家里装监控设备的同时,让保姆知道它的存在,也许这样能规范他们的行为。”

三是对于明显不合理、可能诱发犯罪的“行规”,雇主要坚决说“不”,家政服务公司也应明确禁止。

虞某的犯罪动机,就是谋财害命。结合广州“毒保姆”案中,何天带和陈宇萍的犯罪动机,都是“可以更快、更多地拿到钱”。因此一些保姆对雇主提出即使只干一两天老人去世也要按一个月收费的所谓“规矩”,说白了就是变换雇主越频繁,拿钱就越快、越多,这等于在鼓励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犯罪。如果保姆带着这样的想法应聘,雇主应该坚决拒绝。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令人心碎:“大头娃娃”再现谁之过

文:张 戈

还记得2008年那起震惊全国,让一大群孩子变成了可怜的结石娃娃,甚至失去了生命,至今仍有很多人生活在病痛中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吗?12年后,伤痛未愈,湖南又有一群孩子因为假奶粉假宣传而变成了“大头娃娃”,有的甚至患上了终身受影响的佝偻病,令人无比震惊和心痛​‍‌‍​‍‌‍‌‍​‍​‍‌‍​‍‌‍​‍​‍‌‍​‍‌​‍​‍​‍‌‍​‍​‍​‍‌‍‌‍‌‍‌‍​‍‌‍​‍​​‍​‍​‍​‍​‍​‍​‍‌‍​‍‌‍​‍‌‍‌‍‌‍​。

我家宝宝怎么了

2020年春节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放长假,沈培培有了较多时间陪伴16个月大的儿子​‍‌‍​‍‌‍‌‍​‍​‍‌‍​‍‌‍​‍​‍‌‍​‍‌​‍​‍​‍‌‍​‍​‍​‍‌‍‌‍‌‍‌‍​‍‌‍​‍​​‍​‍​‍​‍​‍​‍​‍‌‍​‍‌‍​‍‌‍‌‍‌‍​。她无意中发现,儿子的脑袋似乎长出了棱角,但丈夫不以为怪:“别大惊小怪的,孩子的脑袋可能都长成这样吧​‍‌‍​‍‌‍‌‍​‍​‍‌‍​‍‌‍​‍​‍‌‍​‍‌​‍​‍​‍‌‍​‍​‍​‍‌‍‌‍‌‍‌‍​‍‌‍​‍​​‍​‍​‍​‍​‍​‍​‍‌‍​‍‌‍​‍‌‍‌‍‌‍​。”紧接着,沈培培又发现,有时儿子玩着玩着,会忽然抬起小手捶打自己的头部,而且一天有好几次。“孩子这么小,还表达不清楚,他捶打自己的脑袋,一定是脑袋里面不舒服。不行,我这就带他去看医生……”

沈培培和丈夫王浩都是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某事业单位职工,两人结婚后不久就有了小宝。由于夫妻俩的工作都特别忙,他们把王浩母亲从乡下接到家里带孙子。然而沈培培上班的地方离县城有20多公里,平时都是早出晚归,有了儿子,她不得不上下午各抽空回一次家喂孩子,但坚持4个多月就坚持不下去了,打算用牛奶逐渐替代母乳。

然而不知为什么,宝宝喝牛奶就拉肚子。沈培培在朋友建议下,给孩子换了几种奶粉,效果都是一样,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孩子是“牛奶蛋白过敏症”:“你们不用担心,5%—15%的婴儿都有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甚至母乳喂养的宝宝也可能出现奶蛋白过敏,只是概率较低。”医生给沈培培推荐了一款“种太阳”牌“倍氨敏”:“这是一款特医奶粉,店老板我认识,你拿着我的条子去买,他可以给你们优惠。”

于是,两人前往医生推荐的那家名叫“×婴坊”的母婴店。店主见来了客人就迎了上来,她接过医生写的条子,马上让人从仓库搬来一箱(共6罐)倍氨敏。沈培培仔细一看,这款奶粉就是湖南本地生产的,从外观上看,很像婴儿配方奶粉,包装精美,产品名称用的是那种幼稚得可爱的儿童字体,看起来很舒服。

店主介绍:“这款产品是用澳大利亚配方、法国进口蛋白精心加工生产的,内含有15%氨基酸、15%寡肽、70%小肽,以及乳糖酶、中链脂肪酸等,宝宝的肠道可以快速消化吸收供能。对于三大营养素,倍氨敏可轻松解决宝宝消化吸收难及过敏的问题,减轻宝宝肠胃和肾脏负担。”

沈培培不知道什么叫“特医奶粉”。店主说:“就是专家专门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研制的配方奶粉。它质量稳定可靠,是店里卖得最好的产品。因为你是张医生介绍来的,我们给你3%折扣。”

王浩悄悄用手机上“淘宝”查了一下,发现倍氨敏确实卖得不错,网友评论说:“深度过敏的宝宝可以吃这款。”“我家宝宝吃了倍氨敏,过敏改善效果比较快。”“确实不错……”

倍氨敏的价格不低,每罐(400克)售价300元左右,比进口婴儿奶粉还贵,但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能怕花钱。于是,王浩悄悄地碰了碰沈培培:“就买这款吧。”

混淆视听是商家

小宝喝了倍氨敏,确实不拉肚子了,这让沈培培和王浩都安心下来。他们开始用倍氨敏代替母乳,持续了一年左右,有了辅食也没断,平均每个月6罐,已经喝下去70多罐。不料一年之后,沈培培却忽然发现,宝宝不知道什么地方似乎有些不对劲儿。

医生也觉得孩子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头,但由于孩子不会表达,医生也说不清楚,只能通过做检查来诊断。“通过检查,医生发现我家小宝维生素D严重缺乏,而且竟然患有佝偻病。除此之外,体检时还发现,孩子的很多生长发育指标不合格,身高、体重等都有问题。体检报告甚至还显示宝宝的6—14个月生长曲线下降,有半年左右‘发育停止’!”

“天啊!我把自己的一半工资收入都给宝宝买奶粉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沈培培委屈地大哭起来。

医生告诉沈培培,像她家宝宝遇到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最近来我们医院就诊的孩子中,有些孩子虽然年龄段不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因营养不良造成生长发育不达标,有的还出现了以前出现过的‘大头娃娃’现象,还有的有长期不明原因的红疹,很多孩子患有佝偻病,严重缺乏维生素D。通过询问,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曾在一家母婴店给孩子购买、喂食了同一款所谓‘特医奶粉’。具体情况还没有确定,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建议你们暂时停止给孩子吃这种奶粉,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虽然医生没有点“倍氨敏”的名,但沈培培心里已经有了数,她的肺都气炸了。回家路上,她一忍再忍,到底还是没忍住,拉着丈夫直奔那家母婴店。王浩说:“你们女人容易冲动,你不要说话,我来问。我们关键是要拿到证据,为以后维权做准备。”说着,他打开了手机录音功能,沈培培点头答应。

接待他们的是一名并不熟悉的营业员。当王浩表示自己的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让营业员推荐一款产品时,她二话不说就推荐了倍氨敏:“我们上岗前都受过专门的培训。这是一款特医奶粉,是专门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研制的,也是我们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款产品。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一般都吃这个,完全可以替代母乳。”

王浩指着倍氨敏外包装上的一行小字问营业员:“这上面怎么说这是一款‘蛋白固体饮料’呀?”营业员解释说:“‘蛋白固体饮料’就是特医奶粉的通俗说法,是牛奶的另一个简称。”

沈培培再也忍不住了,怒斥道:“你还敢说饮料就是奶粉?我家宝宝因为喝了你们的这款倍氨敏,因营养不良都得佝偻病住进了医院,你们看怎么办吧!”

那名营业员的脸色顿时变了,好半天才拿过一罐倍氨敏,指着上面的字说:“我们只是商家,是按照商品上面的介绍说的。你看,这上面清楚地标注着‘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二合一’,说明它就是适合牛奶蛋白过敏宝宝食用的奶粉,完全符合医生为牛奶蛋白过敏宝宝推荐食品的要求。”

“饮料跟奶粉不是一回事,难道‘配方粉’跟‘奶粉’是一回事吗?面粉你们也可以当做奶粉卖吗?而且它的外包装几乎跟普通奶粉一模一样,你们这不是在混淆视听,残害宝宝吗?”“那我们就没办法了,你应该去找厂家。”“我从你们店里买东西吃坏了孩子,难道你们没有责任?”“我们只是买卖关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见妻子与对方越吵越凶,而且也吵不出结果,王浩把她硬拉走了:“这种情况不是我们一家,等查处结果出来再说​‍‌‍​‍‌‍‌‍​‍​‍‌‍​‍‌‍​‍​‍‌‍​‍‌​‍​‍​‍‌‍​‍​‍​‍‌‍‌‍‌‍‌‍​‍‌‍​‍​​‍​‍​‍​‍​‍​‍​‍‌‍​‍‌‍​‍‌‍‌‍‌‍​。”

2020年5月11日,湖南卫视《大调查》节目播出了永兴县再现“大头娃娃”的新闻调查,其中说到了“特医奶粉”“固体饮料”和“配方奶粉”的区别:“特医奶粉”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它是一款专门为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殊医疗状况的宝宝设计,不仅能保证孩子日常的营养摄入分量,还能避免不适反应发生的食品。“固体饮料”则只是普通的饮用制品,在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上与普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完全是两回事,不必满足孩子发育所需。普通奶粉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2010》中,均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做了要求。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还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含量有明确要求。而固体饮料执行的国家标准《固体饮料GB/T29602-2013》中,只有蛋白质含量达到0.5%—1%这个要求。

也就是说,“固体饮料”在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相距甚远,它连奶粉都算不上,更别提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医奶粉。沈培培和王浩都傻了眼:“我们哪懂得这些啊!原本需要喝定制的‘特医奶粉’来减少对婴儿胃肠道刺激,更好地吸收和补充营养,却被忽悠买了这些假奶粉,这些无良商家真是丧心病狂啊!”

孩子健康谁负责

永兴县成立了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婴坊”母婴店依法依规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该县表示对购买食用倍氨敏蛋白固体饮料的婴幼儿进行免费体检,对有症状的婴幼儿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并邀请营养专家指导辅助性治疗。县里还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婴幼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质量不合格、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食品安全秩序。

然而,调查刚启动,线索就断了。因为涉事产品倍氨敏生产方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表示,倍氨敏已在2019年7月就停产了,他们怀疑这款产品被别人假冒了,目前公司也介入了调查。

对于倍氨敏适用人群,这家公司的客服称,倍氨敏是普通食品,普通人群均可以食用,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固体饮料标准)。对于该产品为何在涉事母婴店门店售卖且销售给了牛奶蛋白过敏孩子,客服称,该产品针对普通人群可以食用,是可以正常售卖的,公司只是依据国家法规生产产品,对门店销售给孩子并不清楚。

沈培培和王浩都迷糊了:难道这是个无头官司?自己到哪里去说理?不过,现在夫妻俩也没有心思维权,正在一心一意给孩子治疗,他们最担心的是这事将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有资料显示,过去一年内,国内“特医奶粉”骗局就发生多起:2019年5月,青岛某乳业公司在未取得特医食品生产资质的情况下,生产销售名为“黄疸期小肽配方粉”“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等产品,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这些产品实际均为“固体饮料”;2019年9月,同一品牌倍氨敏,长沙一男童将其当做配方奶粉日常服用,导致体重下降,后被查出患有佝偻病;2019年11月,广州某大型医药科技企业旗下的总经销公司也因为涉嫌将“固体饮料”乔装成“特医奶粉”被媒体曝光;2020年1月,宁波某食品公司因为未取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用“固体饮料”冒充能缓解过敏的“特医奶粉”,被处罚20万元;2020年3月,一些家长在“问政湖南”发表联名信,要求政府处理郴州假奶粉“舒儿呔固体饮料”事件……

这些人为什么频频向婴幼儿奶粉下手?据说主要是因为“孩子的钱好赚”。但假奶粉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绝不会仅仅因为这个原因。

这事让人不禁联想到12年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那起导致多名儿童死亡、数万儿童患上尿路结石等各种疾病,沉重地打击了我国奶粉产业的事件,虽然当时多人受到查处,但被判无期徒刑的董事长田文华已经减刑多次,即将出狱,多名责任人已经出狱,开始重新经商,还有当时受到各种处分的官员,很快就东山再起,有的甚至升了官,而且仍在监管食品药品质量。

我们是否可以问:有关部门对这些丧尽天良的人打击是否太软弱?如果对这样的事件毫不留情地打击,依法将涉案人员打疼、打残,令其伤筋动骨,甚至将首犯处以最严厉的惩处,还有人敢对孩子动歪心思吗?

责任编辑:邓宝君 xlfaszf@21cn.com

一代传奇落幕:98岁“赌王”何鸿燊去世

文:铃 铛

2020年5月26日,一代传奇人物何鸿燊去世,享年98岁​‍‌‍​‍‌‍‌‍​‍​‍‌‍​‍‌‍​‍​‍‌‍​‍‌​‍​‍​‍‌‍​‍​‍​‍‌‍‌‍‌‍‌‍​‍‌‍​‍​​‍​‍​‍​‍​‍​‍​‍‌‍​‍‌‍​‍‌‍‌‍‌‍​。

当年因父亲投资失利逃亡而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半生以命相搏,最终依靠赌场生意稳踞澳门首富之位,个人财富超过700亿港元​‍‌‍​‍‌‍‌‍​‍​‍‌‍​‍‌‍​‍​‍‌‍​‍‌​‍​‍​‍‌‍​‍​‍​‍‌‍‌‍‌‍‌‍​‍‌‍​‍​​‍​‍​‍​‍​‍​‍​‍‌‍​‍‌‍​‍‌‍‌‍‌‍​。据说,澳门有三分之一的人受惠于他的商业帝国​‍‌‍​‍‌‍‌‍​‍​‍‌‍​‍‌‍​‍​‍‌‍​‍‌​‍​‍​‍‌‍​‍​‍​‍‌‍‌‍‌‍‌‍​‍‌‍​‍​​‍​‍​‍​‍​‍​‍​‍‌‍​‍‌‍​‍‌‍‌‍‌‍​。从富贵之家到落难公子,再到顶级富豪,何鸿燊是当之无愧的一代传奇人物。

白手起家,赌场之王,无冕澳督,坐拥四美,豪门恩怨……这些坊间流传的故事,都是贴在何鸿燊身上的标签。随着何鸿燊逝世的消息传出,沸沸扬扬的传言底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大胆何鸿燊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初,日军侵华,国土沦陷,社会混乱。但此时的澳门却是另一番景象,“马照跑,舞照跳”,发财的机会很多,对于胆大的人来说,可谓遍地黄金。

何鸿燊原本出身豪门,因为父亲炒股失败,家境一下子从大富之家跌入社会底层,“连亲戚路上见了都别过头去”。尝尽世态炎凉的何鸿燊,登上了从香港去澳门的轮船,他想去拼一把。

彼时他20岁,身上一共只有港币10元,这是他全部的财产。何鸿燊人小胆子大,骨子里的赌性,让他相信自己能用这10块钱,拼出一个光明的前程。10块钱创业是不可能的,何鸿燊从打工做起。

他聪明肯吃苦,在联昌公司当秘书,花了一个月时间苦学日语和葡萄牙语,还将公司2000多个客户的电话号码背了下来。一年后,他成了这家海上贸易公司的合伙人,主要负责押船。

押船这个活儿完全是拿命换钱。当时海上不仅海盗横行,还有日本的军舰不时出没,称得上是危机重重,跑船一不小心就人财两空。

一次出海,何鸿燊的船上带着数十万元货款。船开到半路,海盗跳上船来,几枪便打死了几名船员,还毁掉了船上的发动机。他们用枪顶着何鸿燊的头问钱在哪里。钱被抢走了,但何鸿燊反应极快,趁海盗回船数钱之际,启动了藏起来的发动机,逃过一劫。

此后类似险情屡屡发生,幸而何鸿燊胆大心细,每次都涉险过关。因为他在押船时屡立奇功,年底公司分红高达100万元,年仅22岁的何鸿燊,一跃成为澳门最年轻的富豪。

“百万身家,在当时的人听来如天文数字,可我的钱来之不易,我是用命换来的。”多年后回忆起这段惊心岁月,何鸿燊如是感叹。

何鸿燊不想再搏命,开始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1961年,澳葡当局宣布博彩业可通过专营制度实施。何鸿燊感觉到机会来了,他拉上霍英东等人,成立了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霍英东任董事长,何鸿燊任董事总经理。

“富贵险中求”这句老话从古流传至今,总有它的几分道理。何鸿燊虽然不再亲身涉险,去押运货船,但赌场生意天然和黑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赌场生意发展得越来越大,何鸿燊的麻烦也上了门。据说曾有澳门的黑社会老大逼他放弃赌场经营权,并离开澳门,否则不仅要杀死他,还要搞到澳门所有酒店关门,港澳所有航线停运。

何鸿燊丝毫不为所动,他放言:“如果我被打死,在48小时内,谁能把凶手打死,这100万元就归他所有。”

经此一役,何鸿燊名声大噪,在澳门博彩业中被公认为当之无愧的“赌王”。

多情的商界大亨

除了“赌王”之名,何鸿燊还是“香港十大最迷人的男士”之一。他高大英俊,既儒雅又洒脱,如此翩翩少年,生意场上春风得意,情场又怎会失意?

何氏家族枝叶繁茂,四位太太,十七名子女,人称“四房十七杰”。

近几年,年逾九旬的何鸿燊每逢生日,都会晒出和家人的合影,似乎也想以此证明自己老当益壮,对何家这艘巨型航母还有操控之力。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战场,早已非他一己之力所能掌握。

多年前,何鸿燊接受采访时,就曾半开玩笑地说:“应付女人我不行,只能挂白旗。”所谓不行,无非是爱美之心太切,一个也不舍得辜负吧。多年后,垂暮之年的他是否对这个庞大的家族有了一些办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吃瓜群众”总是能从这个大家族的八卦新闻中找到一些有趣的蛛丝马迹。

何鸿燊长寿,尽管这些年他早已年高不问世事,但江湖中一直有他的传说。他的情史被媒体反反复复扒了个底朝天。

他的大房夫人黎婉华来自葡萄牙,家族显赫。借助岳父家族的影响力,何鸿燊顺利进入了澳门上流社会。夫妻二人男帅女靓,琴瑟相鸣,是令人羡慕的神仙眷属。但好景不长,婚后第10年,黎婉华遭遇车祸,接着又染上怪疾,缠绵病榻直至香消玉殒。

黎婉华卧床不久,何鸿燊迎娶了舞技出众的二姨太蓝琼缨。有传闻称,黎婉华为了与二房抗衡,要求何鸿燊娶自己的私人看护陈婉珍为三房。

然后是四太梁安琪,一曲桑巴将她送到了“赌王”身旁,何鸿燊如获至宝:“那么多年我终于找到你,我不要再找其他的舞伴了。”比起其他三房,四太和她的子女,在内地的知名度相当高。四太所生的儿子何猷君,曾经因为参加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出圈,赢得不少关注​‍‌‍​‍‌‍‌‍​‍​‍‌‍​‍‌‍​‍​‍‌‍​‍‌​‍​‍​‍‌‍​‍​‍​‍‌‍‌‍‌‍‌‍​‍‌‍​‍​​‍​‍​‍​‍​‍​‍​‍‌‍​‍‌‍​‍‌‍‌‍‌‍​。此后他与名模奚梦瑶相恋、结婚、生子,一路有祝福也有非议,但无疑又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度。

何猷君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每每晒出与父亲的合影,无不是亲情满满,其乐融融,看起来烹油着锦,和睦美满。但有几家豪门不是激流暗涌?何况这一家子还分了四房!有人说,何家的家事比任何一部狗血电视剧还要狗血。确实如此。

2011年,二房和三房一起垄断了澳博公司的股权。随后,何鸿燊便委托律师展示了一段录像,画面中,他用英语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一定要夺回公司!”

正当“吃瓜群众”以为老爷子要雷厉风行地出手压制之时,他的态度又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何鸿燊在三房家中公开承认,是公司把股份转让给了二房及三房,家人之间不应该为钱的事情对簿公堂。

然而,这口瓜还没咽下去,当天下午,何鸿燊又到四房家中,对外声称自己受到了二房施压,没办法才发了那个声明。没过几个小时,他又改口了,给香港高等法院发去了撤诉申请。紧接着四房召开家族会议,打算重分权益。3天后,何鸿燊发布第3段录像,又一次声明自己之前的让步是被强迫的……这剧情和前段时间他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操作相比,也不遑多让。这些年,这样波诡云谲的故事,在这个家族中隔三岔五就上演一回。

就连何猷君生子在社交平台发的公告,也被好事者分析出无数信息。在公告中,何猷君透露:父亲何鸿燊说自己的财富是每一个儿孙的,但是希望把自己的名字给长孙继承。所以何猷君的儿子名字叫做何广燊。

比起其他顶级富豪,“赌王”家族的财产争夺一直像一场摆在明面上的大戏。这场戏热热闹闹地演了几十年,现在终于要落幕了。

爱国企业家和慈善家

何鸿燊以“赌王”之名为世人熟知,许多人认为他捞的是偏财,虽然羡慕他的财富,却认为他德行有亏。然而除了是千亿财富的拥有者之外,何鸿燊还是个非常有家国情怀的慈善家。

为了找回流落海外的国宝,他不遗余力。圆明园大水法猪首铜像流落在外140年,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何鸿燊斥巨资从美国人那里买回来,无偿捐赠给了保利艺术博物馆。4年后,他又拿出6910万港元购下马首铜像,创造了当年中国清代雕像的最高成交价。“6900多万港元确实是贵了一些,但为了让国宝回归祖国,贵点也值了。”何鸿燊轻描淡写地说。2019年,正值澳门回归20周年,何鸿燊将马首铜像作为献礼,还给了国家。

对内地救灾和建设,何鸿燊从未吝啬过。2008年汶川地震,何鸿燊向灾区捐献1000万港元。北京申奥成功,何鸿燊掏出钱来用于奥运场馆建设。他出资的“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成立至今已经30年,为内地培养了无数航天人才……

世人或许会诟病赌王早年财富积累的幕后故事,但谁又能否认为富且仁的何鸿燊是一位爱国者,也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呢?

何鸿燊始终坚信,一国两制会给香港和澳门带来更好的发展,因此他对于政府的决策一向全力支持。女儿何超琼谈起父亲时,曾这样说:“在不同的时代,何氏家族都在为祖国做贡献——祖国穷困时,捐钱;祖国富裕了,出力。”

假如这个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赌桌,那么今天以98岁高龄离开的“赌王”,是否会觉得自己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关于财富,关于亲情,关于理想。

斯人已逝,留给世间许多故事。从他的故事里,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个人成长的历程。

若你还年轻,就像“赌王”那样大胆地去拼搏,不求大富贵,但求无遗憾。

若你正身陷爱情,请你吸取“赌王”的教训,要知道鱼和熊掌向来难以兼得。

若你有余力为国家做些贡献,那么,请你慷慨地去奉献,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免费榴莲”牵出3800 万元大案

文:媛 媛

2020年4月22日,浙江慈溪市警方侦破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免费送榴莲为幌子“吸粉”,然后把群转卖给骗子,骗子利用“群裂变”,诱骗受害人刷单,把很多喜欢贪小便宜的人拉下了水​‍‌‍​‍‌‍‌‍​‍​‍‌‍​‍‌‍​‍​‍‌‍​‍‌​‍​‍​‍‌‍​‍​‍​‍‌‍‌‍‌‍‌‍​‍‌‍​‍​​‍​‍​‍​‍​‍​‍​‍‌‍​‍‌‍​‍‌‍‌‍‌‍​。

朋友圈里总是有些免费申领礼物的广告​‍‌‍​‍‌‍‌‍​‍​‍‌‍​‍‌‍​‍​‍‌‍​‍‌​‍​‍​‍‌‍​‍​‍​‍‌‍‌‍‌‍‌‍​‍‌‍​‍​​‍​‍​‍​‍​‍​‍​‍‌‍​‍‌‍​‍‌‍‌‍‌‍​。在这些广告中,有些确实是商家货真价实的优惠活动,有些则是不法分子暗藏的套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辨别?

闺蜜变脸:“刷单”损失7万元

2020年2月15日晚,两个戴着口罩的年轻女孩相互撕扯着到浙江慈溪市某派出所报案,一个叫王晨晨的女孩指责同学米宛青与他人合伙骗了她7万多元​‍‌‍​‍‌‍‌‍​‍​‍‌‍​‍‌‍​‍​‍‌‍​‍‌​‍​‍​‍‌‍​‍​‍​‍‌‍‌‍‌‍‌‍​‍‌‍​‍​​‍​‍​‍​‍​‍​‍​‍‌‍​‍‌‍​‍‌‍‌‍‌‍​。

米宛青苦着脸说:“我们俩是中学同学,也是‘莲友’(都喜欢吃榴莲),我是一片好心,只是想跟她分享申领免费榴莲,怎么会骗她?”

原来,王晨晨和米宛青本是中学同学,目前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杭州读大学,今年都是大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她们都被困在了家中,有事没事就会在微信里聊几句。

2月15日下午,王晨晨忽然收到一条米宛青发的微信信息:“亲,我这里有个可以免费申领榴莲的活动,想不想试试?”接着,米宛青把那个免费申领榴莲的广告分享给了王晨晨。

王晨晨有些不敢相信。米宛青解释:“听说这些年来中国的榴莲市场一直被泰国垄断,价格越来越高,巴基斯坦近年来也开始种榴莲,价格可能要比泰国榴莲便宜一半。这个免费申领榴莲活动,一方面是让中国人试吃,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广,打开市场。榴莲数量不多,想领就抓紧扫码进群!”

既然是老同学推荐,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王晨晨又确实喜欢吃榴莲,于是她就扫描了广告中的二维码,加对方为好友后,就被拉入了一个微信群。

令王晨晨意外的是,在这个微信群里,大家讨论的不是榴莲,而是刷单。王晨晨虽然有些疑惑,但很快她的注意力就被群里不断冒出的刷单“捷报”吸引了:很多人在网上只是简单地操作一番,就可以领到商家给的“好处费”。

王晨晨心动了。在接待员的指点下,她下载了另一款通信软件,并详细地了解了刷单的操作方法:“单笔刷单值100元以上,商家就会付你佣金5元,1000元以上10元,1万元以上封顶,单笔佣金20元。”

所谓刷单,按照平台接待员的说法,就是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花钱雇人制造的一种销售和人气假象。你购买了商家的商品,商家并不发货,而是马上将本金和佣金返还给你,人家要的只是交易记录。这种做法虽然有些违规,但并不犯法,商家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套路深深,“吸粉”之后去“裂变”

王晨晨家境富裕,大学期间,她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节省下2万多元,由于马上要去实习,老爸又给了她5万元。

刚开始,王晨晨比较谨慎,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试小金额刷单。她先刷单购买了一件160多元的衣服,对方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让她扫描付款。王晨晨付完款几分钟之后,对方就如约返还了160多元本金,同时额外支付了5元佣金。她又刷了5单,共支付800多元。对方很快就返还了本金和佣金。

见刷单“赚钱”果然简单又快速,王晨晨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在群里发出了“捷报”。

这时,接待员对王晨晨说:“既然你诚心想刷单赚钱,现在又不能出门,我建议你把刷单当成兼职。”王晨晨觉得有道理。接待员又说:“因为每天每个人的刷单量是有限的,我建议你如果有钱的话,就刷几笔大额的单子,这样才能提高收入。”

王晨晨又觉得有道理,就刷了一单价值10098元的柜式空调,因为万元封顶,所以佣金最高。果然,她很快就收到了商家返还的本金和20元佣金。

当接待员告诉她,一次最多可以刷5笔大额单子时,她就毫不犹豫地刷了,共50490元。可是,这一次,王晨晨的本金和佣金却迟迟没能到账。

接待员说:“请放心,所有的操作都是电脑自动控制的,可能是你操作超时了,你再刷一笔试试。”王晨晨再次刷单。然而,她仍然没能拿到佣金和本金。接待员却继续诱导她:“你放心,本金和佣金到账只需要时间,不会出任何问题,实在不行我可以带你去找商家。你再刷一笔试试,说不定就激活了。”王晨晨又刷了一笔,前后总共刷了7万多元,结果还是如石沉大海。

王晨晨这下傻了眼。在她的再三追问下,过了一会儿接待员给她回话说:“我替你问了,商家说他们财务上有规定,大额刷单最少要刷10笔才能一结,你才刷7笔,还少3笔。”王晨晨说:“可我的卡上已经没有钱了。”“没钱你可以去网贷平台上借款刷呀。”

直到这时,王晨晨的头脑中才打了个忽闪:我会不会遇到了骗子,上当了?

她连忙打电话给米宛青,可米宛青说:“怎么会呢?我的榴莲已经吃到嘴了,而且成了他们的会员,对方承诺以后我买榴莲的价格平均会比市场上便宜20%呢!”王晨晨急了,连忙跑到米宛青家,见她果然正在大快朵颐。王晨晨忙说:“你还有心情吃榴莲?你介绍我加入一个朋友圈,我被骗了7万多元,你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米宛青非常吃惊:“我发给你的是申领免费榴莲的广告,你怎么跑去刷单了?我哪知道是怎么回事?”

两人没说几句就吵了起来,然后拉拉扯扯地来到了派出所。

其实,此前慈溪警方先后接到了几起类似报案,已经组成专案组开始侦查。警方顺藤摸瓜,找到引诱王晨晨受骗那个群的原群主、重庆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张庆。张庆交代说,他只是做“吸粉”生意的,每天都要在网上购买3000多个未实名注册的微信号,同时制作含有微信二维码的广告海报,发到各朋友圈、微信群。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榴莲,“入群申领免费榴莲”只是他们“吸粉”的手段。

张庆及其手下将微信群称为榴莲“裂变群”,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有一个人在朋友圈里发了海报,就会有上千人看到这个海报,看到海报来加微信号的人数量也是像核反应效应那样呈几何级数上升。一个群人数达到40人左右后,他们便会将这个群转手倒卖别人,“至于别人在群里干什么,我们并不清楚……”

岂止榴莲,断绝贪念不受骗

经过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警方慢慢理清了一个横跨三个省的微信“吸粉”、网站“吸金”的诈骗团伙,以及榴莲与刷单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之间的联系,并成功摸清了两个团伙的基本组织架构、活动规律等情况。

因为涉案嫌疑人分散在福建、重庆、浙江宁波等地,为避免打草惊蛇,经过大量前期侦查准备工作后,专案组找准时机,于2020年4月22日上午10时许,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福建省安溪县和宁波等三地,50余名精干警力同时展开抓捕行动,共抓获嫌疑人28名,缴获电脑6台、手机100余部、银行卡60余张,冻结资金70余万元,初步查证涉案金额多达3800万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原来,张庆通过各种手段“吸粉”,每当一个微信群的人数达到40人左右时,他就会将这个群转卖给别人,如果买家是正常的商家,他们可能通过这样的群做一些并不违法的产品推介、广告等行为。比如米宛青所在的群确实是商家为了推介产品做的一个免费申领榴莲活动,她并没有上当。

但是,王晨晨所在的群,恰好被一个打着“刷单”幌子的诈骗团伙买去了。骗子把买群的行为称为“引流”,而王晨晨又有些贪小便宜,于是上了当,7万多元几乎被骗光。米宛青并不知道诈骗团伙的事,她介绍王晨晨加入朋友圈,本意是想帮她也能申领到免费榴莲,因此她在王晨晨被骗的事情上并不负有直接责任,“当然,道义上怎么做,那是你们之间私人的事”。

办案人员表示,张庆和他的同伙做的所谓“吸粉”生意,虽然谈不上违法,但实际上已经扰乱了市场秩序,特别是他们每人每天至少可以卖出15个群,性质十分严重。有些员工交代说,有时他们在卖群后忘记退群,也能看到群里成员在发现被骗后的激烈反应。这说明张庆等人对有人买他们的群做违法的事是知情的。不仅如此,张庆竟然还保持着跟一些诈骗团伙的联系和合作,3个多月就获利70多万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张庆跟诈骗团伙属于同案犯。

当张庆被民警抓获时,他已经成立了两家公司,手下有20多人。因为“生意”红火,他甚至开始筹备第三家公司,准备把“生意”做得更大。

警方提醒,对各种免费申领礼物的广告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加入陌生的微信群,虽然也有个别免费申领礼物的网站是真实的,但大部分都有问题,特别是所谓网络“刷单”,就纯属诈骗。要坚持通过劳动取得报酬,不要相信不劳而获,警惕骗子利用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活动。

责任编辑:王娟 wjbj22@126.com

生活按下重启键,活出丰盛与无憾

文:澜 墨

2020年4月8日零时整,武汉人民终于迎来了翘首以盼的“解封”复苏时刻​‍‌‍​‍‌‍‌‍​‍​‍‌‍​‍‌‍​‍​‍‌‍​‍‌​‍​‍​‍‌‍​‍​‍​‍‌‍‌‍‌‍‌‍​‍‌‍​‍​​‍​‍​‍​‍​‍​‍​‍‌‍​‍‌‍​‍‌‍‌‍‌‍​。一声声“放行”令下,288条离汉离鄂通道撤卡通行,数以千计的车辆蜂拥而出,火车轮子轰隆隆飞速运转,困守了76个日夜的人们如潮水奔向四面八方​‍‌‍​‍‌‍‌‍​‍​‍‌‍​‍‌‍​‍​‍‌‍​‍‌​‍​‍​‍‌‍​‍​‍​‍‌‍‌‍‌‍‌‍​‍‌‍​‍​​‍​‍​‍​‍​‍​‍​‍‌‍​‍‌‍​‍‌‍‌‍‌‍​。

随着疫情中心的生活回归正轨,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社会秩序渐次恢复,各个城市悄然恢复了往日生机,生活也从“暂停”切换到“重启”……这段闭门不出的日子,不知不觉地跨越了冬雪和寒冰,人们再次走出门外时,外面的世界早已是草长莺飞​‍‌‍​‍‌‍‌‍​‍​‍‌‍​‍‌‍​‍​‍‌‍​‍‌​‍​‍​‍‌‍​‍​‍​‍‌‍‌‍‌‍‌‍​‍‌‍​‍​​‍​‍​‍​‍​‍​‍​‍‌‍​‍‌‍​‍‌‍‌‍‌‍​。2020年,就像凭空被偷走了两个多月。经过灾难的洗礼,人生已有太多不同,从非常状态中苏醒变换的,还有我们的“三观”。

从偏爱奢侈品到购物前三省的蜕变

来势凶猛的疫情突袭全球,随着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大批企业陷入空前困境,朋友圈里有些人已经哀号“快撑不下去了”。

前段时间,COCO每天都深陷失业的焦虑中不能自拔,掉头发不说,还拥有了“婴儿般睡眠”——半夜醒了,哭一阵,哭累了就睡觉,睡醒了继续哭。

COCO的上一份工作在2020年3月的第一天正式画上句号。她在这家待遇优厚的英资外贸公司担任中层数年,50万元的年薪足以让她衣食无忧。即便如此,她还是经常抱怨“钱根本不够花”。万万没想到,公司效益下滑,又赶上亚洲市场收缩,再加上疫情冲击,她和英国上级双双被炒。上级还有退路,大不了回英国老家,她却无路可退——断粮了,可房租还得交着,车还得养着,满满一柜子的包包、衣服变不成面包。最要命的是,疫情重创之下,不少企业纷纷破产,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找到新工作。

如今的COCO,一边吃着泡面浏览招聘启事,一边在“闲鱼”上出售二手奢侈品“回血”。她苦笑道:“我特别能体会《我的富二代朋友破产了》里主人公的心情,从奢侈品专卖店到拼多多,断崖式的消费降级,这心理落差,谁受得了啊!”

突然惊讶地发觉“钱很重要”的,还有小米。

这个唐山姑娘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是个混迹在“格子男”中的“程序媛”。这一行薪水丰厚,压力也大。跳了几次槽后,小米的“身价”涨到月薪1.8万元,算是同行业的中等水平。她的目标是突破两万元,本想再跳一次槽,达成小目标,但计划因为疫情的影响戛然而止。

在此之前,小米并没把钱看得多重,毕竟父母都在老家,退休金足够他们过得舒适安逸,经济上又有姐姐帮衬,她不需要负担二老的养老费用。房租和吃穿用度,都从男朋友的钱包里开销,她只需要负责“貌美如花”就好。

疫情来了,男朋友所在的培训公司业务只能转为线上,连续3个月发不出工资,连底薪都没有。没了主要经济来源,小米的公司也大幅减薪,两人的生活一下陷入困顿。

好在快递没了,卖家发不了货,小米被迫戒掉购物瘾,还剩下一份急剧缩水的工资维持生存。区区4000元的工资,还不够她平时买一套“贵妇品质”的护肤品。好在预付了半年房租,两人倒不用担心露宿街头。

为了省钱,外卖不叫了,改自己做饭。制造了多起厨房灾难事件之后,他俩的厨艺渐入佳境。煎炒烹炸之余,小米还学会了原生态美容大法。

基于收支规划和打发时间的目的,小米下载了一款记账APP,开始记录每一笔开支。这一记不要紧,她有了重大发现:这儿花一点,那儿花一点,看似不起眼,合在一起,就成了到处是眼的筛子,真金白银就这样一点点漏光了。知道漏洞在哪里,也就好修补了。小米也习惯了购物前三省己身:有没有用?是不是非买不可?有没有更便宜的?

这样省吃俭用下来,4000元竟然还略有节余。虽然只剩下不到300元,但毕竟是零的突破,可喜可贺。

随着复工复产潮的到来,COCO接到了几份录取通知,虽然单位和职务都不那么理想,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始。即使看到了“泡面生涯”结束的曙光,她也不敢再像从前那样,心安理得地享受“零存款”的精致生活。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

小米的薪水还是那么少,男朋友还是在无底薪中煎熬,但最艰难的那道坎已经迈过去。培养一个好习惯一般只需要21天,这70多天已足够帮助他们纠正不健康的消费观。“居安思危,量入为出”,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将会是一生的功课。

索求无止境,欲壑终难平。不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放纵埋单,不要做那个潮水退去之后裸泳的人。要学会克制欲望,尽量攒点钱。要知道,当意外到来时,你的存款就是生活的底气。

摒弃陋习,升级卫生安全意识

一场疫情,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一次冲击。尤其是在卫生领域,无论是社会公共卫生治理的广义层面,还是个人卫生管理的狭义层面,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死啰,之前囤了那么多野味,现在不敢吃,只能拿去埋啰!”国家禁止食用野味的决定刚一下发,阿江就在同学群里“哀号”。

阿江因工作关系,经常乘直升机在天上飞来飞去,驻扎的地点都是林深树密的山区,罕见的野味往往成了他的盘中餐。疫情前,他在广西梧州待了一个月,逛遍了周边的农贸市场,竹鼠、吹风蛇等活蹦乱跳的野味让他口水长流,计划等回家时“搞上一麻袋”。谁知疫情一来,禁令一下,计划泡了汤。但这也是“坏事”变好事,阿江的妻子就举双手赞成​‍‌‍​‍‌‍‌‍​‍​‍‌‍​‍‌‍​‍​‍‌‍​‍‌​‍​‍​‍‌‍​‍​‍​‍‌‍‌‍‌‍‌‍​‍‌‍​‍​​‍​‍​‍​‍​‍​‍​‍‌‍​‍‌‍​‍‌‍‌‍‌‍​。因长期胡吃海喝,阿江前几年就患上痛风,酒缸都被妻子砸烂了好几个。

几乎是一夜之间,各个市场上的野味销声匿迹。从前污水横流、血肉模糊、蚊虫肆虐的卫生死角,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吃野味的顽固恶习终于彻底清除。这对在饮食上一味追求“新、奇、特”的阿江们和公然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卖家来说或许是个不小的打击,却给一般民众的健康增加了一道保障。

与食用、贩卖野味一同遭到摒弃的,还有各种卫生陋习。

“以前我一走在街上就生气,因为好多人都不讲卫生,打喷嚏不捂嘴,口水乱喷。还有人走着走着,喉咙痒了,一口痰就吐在脚下,还用鞋底来回蹭,太恶心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一桌人吃饭不用公筷,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到最后变成全在吃别人的口水和病菌。”张女士提起这些事,就恨得牙痒痒的。

张女士说,每次聚餐她都提议用公勺公筷,却被大家阻止,理由是“我们都没病,怕啥”,还劝她“这样热闹、亲近,别喝过几年洋墨水,就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高兴”。这一上纲上线,噎得她说不出话来。

疫情发生后,每个人口罩捂严实了,手洗得勤了,卫生讲究了,吃饭时没话了,宠物随地大小便少了,公勺公筷安排上了,垃圾着手分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正在蔚然成风。

而张女士,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用上了公勺公筷,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今年1月,她刚得知一位素日亲近的同事体检出了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结果是“阳性”。这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在一类致癌物质清单中的细菌,她们经常一块聚餐,而它恰恰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她不愿意因为疏远而使同事感情出现罅隙,但又担心被传染。这下,问题完美解决了。

经此“大考”,于顶层设计而言,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全面筑牢“制度之盾”。具体到个人,我们就要摒弃不良卫生习惯,加快卫生安全意识升级——它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疫情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只有夯实个体责任,才能筑牢集体防线。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观念大扫除”,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牢固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杜绝不文明行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每个人将卫生防护都做好、做到位,病毒就无缝可入。

“余生的每一天,都是我自己的”

接到奔赴武汉一线采访任务的那一刻,在南京家中远程办公的新媒体记者小李蒙了。她前27年的人生顺风顺水,最大的波折也只是填报志愿时与父母意见相左,哪里见过这样大的阵仗?

任务就是命令,她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先火速飞回北京总部,与两名同事会合,次日即随大部队坐高铁前往江城。

出发前夜,她忙到凌晨3点,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恐慌,打包了所有可能会用上的东西,甚至带了一口电热锅,就怕万一买不到吃的,得自己做。两个皮箱、一个行李包,都用一层又一层的保鲜膜裹得严严实实,护目镜、口罩、耳塞等全戴上,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一线生活紧张而忙碌,白天采访,晚上赶稿,几乎无暇感伤。直击现场,直面生死,直视伤痛,极大地撞击着她的心脏。流不尽的泪水,写不完的震撼,一再地让她滚烫、激荡。她从一个入职才一年多的新手小白,迅速成长为勇敢的前线记者。

半个多月后,室友再见她,说不上哪儿不对,但感觉她整个人已大为不同。

当晚,她不顾舟车劳顿,大刀阔斧地断舍离。她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把蜗居里所有的破旧床单、被罩、衣柜、窗帘都换掉,阳台、高低架床上的杂物全部清除。5层的收纳架、吸尘器、空气净化器、衣橱一一移进房间,小小的空间整洁利落许多。那个多年来堆满了杂物根本无从下脚的阳台,也第一次露出了它本来的面貌。

室友虽然可以凭着想象去理解,但并不能体会到她的心情,只说:“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也不是自己家,没必要那么累。”

她望着室友,认真地说道:“余生的每一天,都是我自己的,我要过得舒服,再也不要委屈自己。太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委曲求全,寄希望于将来。万一没有明天呢?那这辈子不是过得很亏?”

这就是从抗疫一线回来的人与处于岁月静好中的人的区别吧。不到生死关头,你总觉得一切都来得及改变。你奔波忙碌,为的是将来能过上梦想中的生活,唯独忘记了,此时此刻的你,也不应该受委屈啊!

一大堆久已不穿却一直舍不得扔的鞋子、衬衫、牛仔裤、包包都被她扫地出门,重新买了耐穿而不浮夸的丝质衬衫、长裙,以及麻料裤子、舒服的品牌鞋——那都是之前她舍不得买的。她说:“再也不要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以前买了那么多,加起来并不便宜,还不如一件好用不贵又赏心悦目的精品。生活要有质感,要少而精,less is more。”

跟她的清爽房间一对比,室友的小屋顿时成了“乱糟糟的鸡窝”。室友也狠下心来,扔掉了很多占地方又无用的东西,把压箱底的法式花瓶翻出来,掸干净灰尘,盛上清水,插上几枝鲜花。她哈哈大笑道:“看吧,环境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室友也笑了:“我是不是也像狄德罗一样,为了一件华美的睡袍,必须换掉整间屋子的装饰?”

她摇头道:“你说的是过度的欲望,那是消费社会的阴谋。我们不要过多地占有,精致生活不是用钱堆积起来的。怎么形容呢?就是在一个空旷舒服的环境里,自由地呼吸。”她想了想,补充道:“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里那句有名的话: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

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有一句话深得人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未来不可知,不如活在当下,活在眼前能抓住的每一天。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我一度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每个人都只顾自己,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职场上,一级职称之争就大打出手;商场上,为了10%的回扣就能撕毁契约;官场上,意见不同就能互相补刀。还有什么‘强强联合’‘双赢合作’,说白了,就是金钱和权势至上。这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最好的时代。”老高曾这样感慨过。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试金石,检验出良知与品格的成色。老高所在的一个行业群里,天天有人问口罩资源。有个跟国企打交道的群友提供一个紧俏渠道:50个一包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与药店比,真的是“良心价格”。群友还特别叮嘱:“只给个人使用,不面向单位复工需求。家里囤有50个以上的,请勿购买,请让给最急需的人。”看得老高眼眶一热。

某天,有群友紧急求助:“家人在医院工作,单位暂时不提供防护服,跪求相关资源,今晚8点就要上岗。”平时因为意见不同打得一塌糊涂的群友们难得地团结起来,纷纷好言安慰、出主意、牵线搭桥、帮忙询问,终于在傍晚6点的时候找到了两套“救命”的防护服。求助人千恩万谢,大家悬着的心可算放了下来。

2月初,老高的单位发了一批口罩和手套,每人分到20个口罩和10双手套。老高平时跟同部门的老耿关系比较僵,彼此间说话经常夹枪带棒的,谁看谁都不顺眼。这回老耿高风亮节,不仅把自己的那份物资全部“贡献”给了他,还送了他4个N95口罩——那可都是老耿的儿子在美国挨个药店“地毯式”搜购,然后亲自背回来的,可金贵了。这下把老高感动得老泪纵横,深深地体会到了那句话:“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家里人多,口罩还是不够,老高去超市排队买。轮到他的时候,只剩最后两包了。看着自己身后那位大妈可怜巴巴又沮丧的表情,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心头一酸,便递了一包给大妈:“匀您一包吧。”大妈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谢谢谢谢,真是遇上好人了……”

这段日子,老高常常被陌生的、熟悉的人们所感动,他觉得自己变柔软了,看世界的角度也不一样了,“少了许多戾气,多了几分温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灾难面前,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每一个你我,就像老高一样,都曾或近或远地窥见过死亡的黑翼遮住了病床上的脸,看到过悲欢苦难,见证过生离死别。疫情给每个人上的重要一课,就是该怎么活,活成什么样子。

这次疫情也像一场暴风雨,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生命,看待疾病。当暴风雨过去的时候,生活和观念都按下了重启键。正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刘珏所总结的:“纵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一次次的抗争中,人类运用智慧赢取了胜利,但同时,疾病也给人类上了有价值的一课: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关爱社会、关心他人。只有每一个“我”都负起责任,社会才会好,世界才会好。

责任编辑:邓宝君 xlfaszf@21cn.com

敬一丹:妈妈去世后,我站到了夕阳里

文:成 乐

敬一丹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曾主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多档有影响的节目​‍‌‍​‍‌‍‌‍​‍​‍‌‍​‍‌‍​‍​‍‌‍​‍‌​‍​‍​‍‌‍​‍​‍​‍‌‍‌‍‌‍‌‍​‍‌‍​‍​​‍​‍​‍​‍​‍​‍​‍‌‍​‍‌‍​‍‌‍‌‍‌‍​。镜头以外的敬一丹,是母亲,也是女儿,也要面对所有中老年人都面对的现实:自己慢慢变老,父母已经变老,岁月把“老、病、死”直接推到她的面前……2020年4月26日,敬一丹在新书《床前明月光》的发布会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去哪儿了

谈起妈妈韩殿云的去世,敬一丹对记者说:“妈妈去世以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我比以往更能意识到自己站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上​‍‌‍​‍‌‍‌‍​‍​‍‌‍​‍‌‍​‍​‍‌‍​‍‌​‍​‍​‍‌‍​‍​‍​‍‌‍‌‍‌‍‌‍​‍‌‍​‍​​‍​‍​‍​‍​‍​‍​‍‌‍​‍‌‍​‍‌‍‌‍‌‍​。妈妈在,我看她,背景是绚丽的晚霞,太阳不会那么快落下;妈妈不在了,我一下子就站在了夕阳里,一眼就看到了夜晚,看到了生命的终点。”

2019年4月27日,是敬一丹64岁生日。她在三亚哈医大洪森医院,守在90岁妈妈的病床前。韩殿云一年半前得了肺癌,手术后经过了33次放疗,此刻正陷入长时间的昏迷中。

病房里是可怕的沉默。敬一丹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妈妈却始终没有醒来,她忍不住拿起手机,给妈妈发了一条微信:“妈,爱你。64年前,你给了我生命;今天,我和你一起,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

然而,妈妈依然昏迷不醒。夜色里,她的气息越来越弱。医生对敬一丹说:“人临终时,听力是最后丧失的,有什么话,你就和妈妈说。”

敬一丹伏在妈妈耳边,哽咽着说:“妈,你给我的生命,我会更珍惜,妈!”

当天21点04分,敬一丹的妈妈走了。从此,这一天既是敬一丹的生日,又是妈妈的忌日。

在敬一丹眼中,妈妈一直都是一个独立、要强、努力、乐观的人。她在公安系统工作了一辈子,生了3个孩子后,晚上还去学政治经济学。退休后,她参加了交谊舞培训班,非常用功地练习舞步。每逢家人聚会时,妈妈就会说:“我给你们唱支歌吧,光吃饭的聚会有啥意思?”唱完歌,她还会拉着老伴翩翩起舞,让儿孙辈大开眼界。

到了暑假,韩殿云就兴致勃勃地办起家庭夏令营,把分散在天南地北的孙辈孩子聚集在一起。她和老伴为夏令营设置课程,有时学习打扫卫生,有时学习包饺子、做针线活。表现好的孩子,还可以收到韩殿云种的喇叭花奖品。

每到冬天,韩殿云和老伴就像候鸟一样飞到三亚过冬。她最常去的地方,是三亚湾的一片海滩。从三亚湾路到海滩的那段坡道,曾经到处是垃圾和杂草。韩殿云每天早上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奔向那片海滩,在那段坡道上动手清除垃圾。有时候她的手被杂草弄伤,红肿疼痛,她也毫不在意。日复一日,韩殿云每天都穿着旧衬衫和戴着遮阳帽在那里操劳。只要她在,海滩附近就变得干干净净。路过的人问她:“老太太,你干这个每个月挣多少钱?”她笑而不答。

“让自己忙碌起来,有事干,一举几得。成就感,对人的好处太大了,人老了,要有尊严。”韩殿云向敬一丹分享她的退休心得。

敬一丹35岁的时候,单位开运动会,告示上写着:“35岁以上,参加中年组。”她马上扭头走开,心想:35岁怎么能算中年呢?我才不去参加什么中年组呢!但是回到家,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我都有皱纹了。”

韩殿云站在女儿身后,说:“一丹啊,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她委婉地提醒女儿,年龄,可能是一种负担,也可能是一种财富,就看你怎么对待。

38岁,敬一丹创办了《一丹话题》。40岁,她加盟《焦点访谈》。当时,崔永元、水均益比她小8岁,白岩松比她小13岁,但她不再觉得年龄是障碍。因为妈妈给她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从为人女儿,到一边成长为职业女性,一边为人妻、为人母,妈妈都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个角色,每个年龄段都过得很精彩。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服老呢?

韩殿云80岁生日聚会上,敬一丹和家人为妈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孩子们穿上了特制的T恤衫,组合到一起,呈现出“八十真好”四个字。韩殿云看了,愈加神采飞扬。敬一丹看着妈妈,心想:“我到80岁,若也能这样,多好!”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最后的香和爱意/最后的竭尽全力……”这是敬一丹喜欢的一首诗《变老的时候》。妈妈去世以后,她想起这首诗,总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句:“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要变得/像妈妈希望的那么好。”

妈妈走了,她却不敢告诉爸爸

妈妈去世的消息,敬一丹和家人一直不敢告诉93岁高龄的爸爸敬毓嵩。妈妈去世后的第38天,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爸爸突然清醒过来,问孩子们:“妈妈呢?”敬一丹的大弟回答:“在医院呢,过几天去看她。”

此后,敬毓嵩在每一次短暂的清醒时刻,都要问老伴在哪里。2019年冬至,敬毓嵩突然强烈地张罗着出门,说:“一定要找到韩殿云同志!”“到公安干校去!找韩殿云。”

敬毓嵩的记忆不再清晰,却唯独记得69年前的往事。敬一丹的小弟开着车,带着爸爸出去​‍‌‍​‍‌‍‌‍​‍​‍‌‍​‍‌‍​‍​‍‌‍​‍‌​‍​‍​‍‌‍​‍​‍​‍‌‍‌‍‌‍‌‍​‍‌‍​‍​​‍​‍​‍​‍​‍​‍​‍‌‍​‍‌‍​‍‌‍‌‍‌‍​。敬毓嵩看着路上的人群,说:“没有要找的人。”车在路上转来转去,敬毓嵩没有再提起找爱人的事。他的阿尔茨海默病又犯了。

敬一丹的父母,相识于1950年。那天,从齐齐哈尔公安干校来了一辆大马车,到黑龙江省公安厅门口,从马车上跳下来一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姑娘,她就是21岁的韩殿云。24岁的敬毓嵩喜欢上这个开朗的姑娘。一年后,他们在黑龙江省公安厅举行的集体婚礼上结为伴侣。

韩殿云告诉敬一丹,省公安厅机关开大会那天,会前大家都在闲聊,她看到一个年轻人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她被他吸引了。就这样,他们相爱了。

韩殿云喜欢夸奖丈夫。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抱怨丈夫不会干活、笨手笨脚等等,但是每当重要的日子和正式场合,她就郑重其事地启动夸赞模式。韩殿云对敬一丹说:“孩子对妈妈的感情是天然的,但是对爸爸的感情很多是靠妈妈的培养。”所以,她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对爸爸的爱与尊敬。

敬毓嵩83岁生日时,韩殿云在宴会上致辞:“我和你相伴58年,相知之深,无人能比。你有真才实学,从年轻到年迈,十几年如一日,每天离不开书报。你这种作风影响着全家几代人,咱家能有求知上进的好家风,主要是你的功劳……你是我人生最大的奖赏。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奖赏是人生的伴侣。我认为,大奖也是分等级的,我的大奖是最佳的。”

当韩殿云的病情越来越重,说话渐渐困难的时候,敬毓嵩也因病住进医院做了手术。两人的病床只有180步之遥,但是已经无力分担对方的痛苦。2019年4月,韩殿云躺在病床上,用微信告诉4个子女:“你们爸爸93岁生日,你们做好准备,为爹评功摆好,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他能听懂。”

虽然已病入膏肓,但韩殿云依然不忘培养孩子们对父亲的感情,让孩子们接替她对病中的老伴表达爱意。妈妈在经营家庭方面的做法让敬一丹刻骨铭心。

妈妈用书信将一家人紧紧“捆”在一起

“我对妈妈做的让我自己感觉到欣慰的事,就是把妈妈68年来留存的1700封家信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叫《那年那信》,我把这本书送给妈妈时,她正在做放疗。”敬一丹对记者说。

小时候,敬一丹在床底下发现一个旧木箱,里面放着爸爸妈妈写给彼此的情书以及婚后的书信往来。上世纪50年代初的年轻人表达爱情时非常含蓄,书信内容大都是谈诗歌和理想。1954年,婚后的两人,因为工作需要分居两地,书信成为他们的交流方式。

后来,敬一丹兄弟姐妹也加入写信队伍。韩殿云给丈夫写信的时候,就会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说:“给你爸写一句话。”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在信中写下歪歪扭扭的字了。

1960年末,韩殿云和敬毓嵩在不同的地方接受“改造”。敬一丹的大姐去北大荒当知青。13岁的敬一丹带着两个弟弟在哈尔滨留守。给远方的家人写信就成了她的任务。

有一年除夕,敬一丹写信给妈妈说:“过年了,我们很高兴。”“我们3个都放了鞭炮,我们很快乐。”“虽然爸爸、妈妈、姐姐都不在家,但我们也很快乐、很高兴。”韩殿云读到信后,泪流满面。因为孩子们深受她的影响,信里都习惯报喜不报忧,但她知道女儿一定是流着泪写这封信的。

敬一丹的弟弟入伍当兵后,韩殿云要求敬一丹给弟弟写信,并且叮嘱她:“不管他回不回信,你也要给他写。”敬一丹就经常写信给弟弟谈论理想和人生。后来,她问妈妈:“为啥要求我这样写信?”妈妈说:“小弟年纪那么小去当兵,他需要家人的关心,不光要妈妈的关心,也要姐姐的关心。”她用这种方式让姐弟之间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手足之情。

韩殿云将这些珍贵的家信都保存了下来。68年,1700封信。退休后,她把家信做了一番整理,编辑成一本给家人看的家书集,取名为《我爱我家》。这本书是亲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成为敬家五代人最珍贵的传家宝。

2017年10月10日,88岁的韩殿云在哈尔滨医大二院体检,医生从她的CT片子上发现了问题。不久,她被诊断为肺癌​‍‌‍​‍‌‍‌‍​‍​‍‌‍​‍‌‍​‍​‍‌‍​‍‌​‍​‍​‍‌‍​‍​‍​‍‌‍‌‍‌‍‌‍​‍‌‍​‍​​‍​‍​‍​‍​‍​‍​‍‌‍​‍‌‍​‍‌‍‌‍‌‍​。韩殿云住进301医院海南分院后,一位心理医生走进病房。这位医生和韩殿云交谈后,特别放心,然后他看了看敬一丹,说:“你们自己不要成为病人,如果你们情绪不好,对患者不利。你们保持正常生活,你妈妈会感觉更好。”

为了调节心情,退休后的敬一丹重读这些珍贵的家信。她把书信整理编辑成新书《那年那信》,于妈妈88岁生日前夕正式出版。韩殿云躺在病床上,翻阅着她和家人一起用岁月和生活写成的书,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这本书,一直放在韩殿云的病床前,陪伴她到生命的尽头。

“我们做儿女的,未必能够感觉到,当我们的父母老去,慢慢失去一些能力的时候,他们也是需要肯定、鼓励、赞赏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经常得到他们的肯定、鼓励、赞赏一样。他们慢慢老去了,无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尤其是精神的方式给他们这样一种力量。”敬一丹如是说。

让敬一丹欣慰的是,她一直陪伴在妈妈的身边。“当妈妈的病已经无药可治,陪伴就是一种特殊的良药,而且是不可替代的。”敬一丹强调,“是陪伴,不是探望!”

妈妈去世后的2020年清明节,敬一丹把妈妈留给她的花籽种在阳台上。如今,花盆里已经是一片生机勃勃。敬一丹感受着生命的轮回,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珍惜和向往。

责任编辑:王 娟 wjbj22@126.com

“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花样百出“优雅”带货

文:华 清

5月1日,央视派出四位中生代主持人——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号称“央视Boys”,联合国美电器,一起在国美、拼多多、京东、抖音等多个平台,开启以“为美好生活拼了”为主题的专场带货直播活动​‍‌‍​‍‌‍‌‍​‍​‍‌‍​‍‌‍​‍​‍‌‍​‍‌​‍​‍​‍‌‍​‍​‍​‍‌‍‌‍‌‍‌‍​‍‌‍​‍​​‍​‍​‍​‍​‍​‍​‍‌‍​‍‌‍​‍‌‍‌‍‌‍​。

这是朱广权今年以来参与的第三场带货直播活动​‍‌‍​‍‌‍‌‍​‍​‍‌‍​‍‌‍​‍​‍‌‍​‍‌​‍​‍​‍‌‍​‍​‍​‍‌‍‌‍‌‍‌‍​‍‌‍​‍​​‍​‍​‍​‍​‍​‍​‍‌‍​‍‌‍​‍‌‍‌‍‌‍​。三场直播下来,关于如何风趣而不失格调,得体又有效地推销商品,这位央视名嘴给大家做了一个绝佳的示范​‍‌‍​‍‌‍‌‍​‍​‍‌‍​‍‌‍​‍​‍‌‍​‍‌​‍​‍​‍‌‍​‍​‍​‍‌‍‌‍‌‍‌‍​‍‌‍​‍​​‍​‍​‍​‍​‍​‍​‍‌‍​‍‌‍​‍‌‍‌‍‌‍​。

其实,朱广权早在一本正经地播新闻时,就已经开始花样百出地讲段子了。在网上,他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输流量明星,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跟着这位“国家级段子手”学习说话的艺术。

你带的是货,他带的是文化

4月,“央视名嘴”朱广权和“带货一哥”李佳琦来了场连线直播,为湖北商品带货。这场由央视推出的、主题为“谢谢你为湖北下单”的线上直播,共吸引了过千万人观看。

朱广权和李佳琦组合被冠以“小朱配琦”之名,他俩在直播中推荐的15款产品几乎全部秒光,累计成交金额过4000万元。

直播间里,总是能听到朱广权金句频出、妙语连珠,连李佳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首次“滑铁卢”。

每件商品,朱广权都能找出一两个亮点串成极具个人特色的段子。

朱广权的直播全程都透着文化味,押韵全开,说学逗唱,诗词歌赋无一不会,他疯狂输出的带货文案让人连连惊叹。

他将商品巧妙地嵌入杜牧的诗《泊秦淮》并加以改编:

烟笼寒水月笼沙,不止东湖与樱花。

门前风景雨来佳,还有莲藕鱼糕玉露茶。

凤爪什么热干面,米酒香菇小龙虾。

守住金莲不自夸,赶紧下单买回家。

买它买它就买它,热干面和小龙虾。

他引用数学诱导公式,用谐音梗推荐莲藕:

“藕”代表佳偶天成,而且无独有偶,吃了藕就不单身了,吃了藕就不会变心,因为奇变藕不变,符号看象限,所以吃了藕海枯石烂心不变。

武汉热干面是出了名的,朱广权借此成功推广了武汉的历史,俨然一场听觉盛宴:

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发祥地,春秋战国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商业重镇,来到武汉有很多地方值得去转,比如你可以漫步东湖之畔,黄鹤楼上俯看,荆楚文化让人赞叹,不吃热干面才是真的遗憾。

推荐湖北的恩施玉露茶时,他讲了一个关于茶的典故:“茶圣”陆羽是湖北天门人,在他之后才有的“茶”字,原来写作“荼”,意为一种毒草。陆羽去掉了一横便成了“茶”,将其定义为人在草木间,于是就有了后人品茶三道:第一道苦似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中间,他还不忘抖个机灵,说:“‘恩施玉露’是四个字,但四个字的不一定是成语,还可能是易烊千玺。”说完,他也为自己说的段子笑到伏案。

直播时,李佳琦频频表现出对朱广权的钦佩之情,说:“今天感觉是我做客他的直播间,朱老师您就是最强朗读者。”

这场“小朱配琦”直播后,网络产生了一个新词:文化带货。

观众认为,朱广权开启了一种清新的新型直播带货风格,让人在买买买的同时,感受到商品背后的文化魅力。

人们感叹,从这以后不背几句唐诗宋词,写几句段子,还怎么卖货?

说话有艺术,新闻有温度

其实,朱广权的风趣幽默在做主持人时就充分展现了。在节目中,他不时一本正经地表演花式讲段子,人送绰号“国家级段子手”。

他主持央视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配以手语播报,讲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民生时事。

有一次,节目播到最后,一名网友开始提问:过年电视台到底休不休息?

其实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问题,按照惯例,主持人报一下节目安排,然后就可以结束了。可朱广权开始口吐莲花地解释道: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

朱广权还用段子播报天气预报。

他形容天气炎热时说:热得你走出半生,归来全熟,身上还挂着椒盐;晒得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包青天。

他提示观众天冷需要加衣: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不把棉袄穿,风往里面钻。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时代,年轻人看新闻多是从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渠道获取,倘若机械式读稿子,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央视新闻频道意识到拥抱年轻群体的必要性,更意识到节目创新的重要性。

朱广权曾说:“我们这些尝试不是说要去迎合观众,去搞笑、娱乐,新闻不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就是想让新闻有点温度,让观众看上去觉得这是个人在说话。”

后来,央视新闻频道正式入驻B站(bilibili视频网站),这是上亿中国年轻人的集聚地。在上面,朱广权更受年轻人追捧。

在B站搜索朱广权的名字,关于他的视频多达50个页面,最高点击量近千万,丝毫不亚于流量明星。

在这些流传的视频中,朱广权语速快,还时常加入新编的段子,增加节目气氛的同时也苦了手语主持人。

为此,“粉丝”们这样形容手语的难度等级:简单—普通—困难—炼狱—朱广权。

合作多年的手语主持人周晔接受采访时,刚赞完朱广权智慧幽默,话音一转:“但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想下来之后给他一巴掌。”

在B站,朱广权绰号极多,有人叫他“万词王”,有人称他“押韵怪”,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人气王”。

因为朱广权,年轻人开始蹲守央视新闻节目,学习他说话的艺术。朱广权以幽默、节奏性强、知识量丰富、信息量大等语言特点成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他的段子里藏着他的努力

哪有什么信手拈来,只是你平时足够努力,才让人看起来没那么费力而已。

这句话与朱广权的经历恰好互为印证。

早在中学时代,朱广权就把白岩松与康辉视为自己的偶像,并暗下决心要跟他们在一起工作​‍‌‍​‍‌‍‌‍​‍​‍‌‍​‍‌‍​‍​‍‌‍​‍‌​‍​‍​‍‌‍​‍​‍​‍‌‍‌‍‌‍‌‍​‍‌‍​‍​​‍​‍​‍​‍​‍​‍​‍‌‍​‍‌‍​‍‌‍‌‍‌‍​。

为了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朱广权复读了一年。后来,凭着出色的专业成绩,朱广权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

在央视的头3年,朱广权只是一名播音员,根本没有机会露脸。这3年中,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稿件、熟悉内容。

显然,朱广权干得不错。2006年,他开始担任《国际时讯》节目的播音主持,后来又成为《新闻30分》等节目的主持人,并在后来独自负责大型直播的现场报道。

朱广权是央视出了名的“书虫”。他的触类旁通、强大的知识储备、敏捷的反应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而是用长期的阅读积累磨练出来的,没有半点捷径。

《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曾这样评价朱广权:他展示出来惊人的积累、知识储备让人印象深刻,为他赢得了更好的机会。

作为新闻媒体人,朱广权17年的从业经验使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哪怕讲段子,朱广权也有自己的标准:幽默不失分寸,创新不离主流。倘若发挥得不着边儿,不仅没有创新,反而会制造“车祸现场”。

“小朱配琦”直播中,围观群众看的是热闹,相关从业者看的是门道。

整个过程,朱广权始终正襟危坐,不时看着脚本,“他是在以准备一台节目的方式在为这场直播做准备”。

细品朱广权说的段子,你会发现它们其实不是由网络烂梗堆砌而成,而是在幽默的同时还带有文化底蕴,让人倍感亲切。而这些富有意境的段子正是他从平日积攒的知识中提炼创作的。

微博上,朱广权有300万“粉丝”,与如同宣传机器的娱乐明星不同,他记的都是生活琐事,从中可以看出他工作之外把时间用在哪儿了。

朱广权是个资深宅男,不上班的日子,他都会宅在家里,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宅:“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

他爱看《水浒传》,只要得空,就会在一个公益类公众号“星艺雅集”中更新讲解《水浒传》的音频。讲的角度也奇特,比如武松和鲁智深谁的酒量大?这类事儿他能掰扯半天。

他还喜欢书法和篆刻,会将亲手篆刻的印章图放在网上,邀请大家奇图共赏。

除了这些,他还喜欢钻研殷商甲骨、战国钱币、秦汉瓦当、哥窑瓷瓶……

与这些爱好相关的历史会让人觉得门槛不低,可朱广权总能接地气地用在他的新闻稿或段子中,让你不知不觉地吸收。

对朱广权而言,生活的智慧来源于古人走过的路。而他的一言一语中,也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责任编辑:黄小宇 sosohjj@126.com

李世民立太子,为何选了最平庸的一个

文:最爱君

自古以来,再英明的帝王,一遇到立太子(储君)这个问题,头就大​‍‌‍​‍‌‍‌‍​‍​‍‌‍​‍‌‍​‍​‍‌‍​‍‌​‍​‍​‍‌‍​‍​‍​‍‌‍‌‍‌‍‌‍​‍‌‍​‍​​‍​‍​‍​‍​‍​‍​‍‌‍​‍‌‍​‍‌‍‌‍‌‍​。这不,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因为立太子的问题,闹得要拔刀自杀了​‍‌‍​‍‌‍‌‍​‍​‍‌‍​‍‌‍​‍​‍‌‍​‍‌​‍​‍​‍‌‍​‍​‍​‍‌‍‌‍‌‍‌‍​‍‌‍​‍​​‍​‍​‍​‍​‍​‍​‍‌‍​‍‌‍​‍‌‍‌‍‌‍​。

失德的太子:李承乾

大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这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两仪殿内,屏退左右,身边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褚遂良四个重臣,然后才说:“我实在不想活了啊!”说完,他就抽出佩刀,想往自己身上捅。

李世民想自杀,干吗?

这事,得从李世民的长子、太子李承乾说起。

话说,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其中由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共有3个:分别是长子即太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作为嫡出,又是长子,李承乾自然毫无疑问地成了大唐帝国的太子和储君,但是这个储君,好像问题多多。

李承乾脚有点跛,是个瘸子,但他聪明活泼,而且又是贤明聪慧的长孙皇后所生,所以很得李世民宠爱。

注重家教的李世民,给李承乾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李承乾人也聪慧,当初唐高祖李渊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居丧期间,让17岁的李承乾监国裁决政事,李承乾就“颇识大体”,李世民对此非常满意。此后李世民每次外出,都要让李承乾留在首都监国处理政务。

但李承乾是个纨绔子弟。太子的生活实在无聊,他就让一些奴仆去偷民间的牛马,然后亲自宰杀煮食。李承乾喜欢学习突厥语,穿突厥服饰,然后又仿效突厥人制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置帐庐,他自己坐在里面宰羊烹煮。李承乾还喜欢搞同性恋,喜欢一个叫“称心”的美貌少年,经常宠幸他。李世民听说后非常恼怒,就将称心等人全部杀死,并对李承乾严厉训责,但李承乾不思悔改,反而在东宫内给称心留出一个房间,里面供奉他的图像,并且为称心修建了坟墓,早晚祭奠,“痛哭徘徊”。

太子玩得太出格了,老师们自然就经常规劝。对此,李承乾很会伪装,老师们要来进谏,他马上就正襟危坐,“态度诚恳”地引咎自责,搞得老师们答拜不暇,还以为太子知错能改,真是个好孩子。

但背地里,李承乾可就不好惹了。李承乾到处游猎,不学习,还经常在东宫里击鼓玩乐,声音都传到了宫外。老师张玄素来进谏,李承乾非常恼火,当面就怒骂道:“你是得了疯狂症吗?”骂完他还觉得不解气,又派刺客去刺杀张玄素,令张玄素重伤差点丧命。

另外一个老师于志宁也经常劝谏李承乾,李承乾也很恼火,便派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于志宁。两个刺客潜到于志宁家中,看到于志宁为母亲守孝,自己睡在庐草上,两人觉得于志宁是个孝子,结果不忍伤害他。

但李承乾很狂妄,有一次他就公然叫嚷道:“我要是做了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有人敢劝阻,我就杀掉他。”

狡猾的儿子:魏王李泰

太子太出格了,李世民自然心烦,于是这个时候,他的另一个儿子、魏王李泰就乘虚而入了。

魏王李泰,人长得很胖,可心思机敏,知道自己的大哥、太子李承乾长期荒唐不经,父皇李世民心中恼火。于是,李泰便招贤纳士,大肆拉拢心腹,并且为了博得美名,他还招人著书立说修撰《括地志》,搞得魏王府“广延时俊、人物辐辏、门庭如市”。连他老爹、唐太宗李世民都赞叹不已,说:“我这个儿子真是好学慕士。”

按照唐代规矩,诸王都要出外任职,以免长期滞留京城争权夺利。贞观十年(636年),李泰被任命为相州(今河南安阳)都督,但李泰不去任职,而是继续留在长安,还一度住进了皇宫,以便时时和父皇李世民亲近亲近,只是由于魏征的力谏反对,他才不得已搬回了魏王府。

前面说过,李泰很胖,走路不方便,李世民宠爱这个儿子,就特别允许李泰可以乘坐小舆车进宫,这是所有重臣和其他皇子都享受不到的待遇。眼看李承乾不争气,李世民也有意要扶持李泰,他给李泰赏赐的月料,甚至超过了给太子李承乾的赏赐。

有一次,李世民亲临李泰的魏王府,一开心,他不仅赏赐魏王府的官员大批财物,而且赦免了长安死罪以下的犯人,并免除了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的民户一年租赋,《旧唐书》对此的记载是:“其宠异如此。”

废储之争:复杂的政局

对于选谁当太子这个问题,由于李世民本人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权上位的,所以他对于是否立嫡长并不是特别在意,在他心中,“立贤”才是最重要的,眼下太子李承乾不成器,因此,放眼14个儿子,在立嫡的基础上,对于储君的人选,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倾向了“乖巧可爱”,看起来又“选贤任能”的魏王李泰。

但李世民的重臣们不同意。

魏征和褚遂良就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一直坚持反对废除太子李承乾,在他们看来,太子乃国之重本,李承乾虽然“失德”,但还不至于叛逆,因而也不能轻易言废。而且,李泰经常仗着老爸李世民的宠爱,对朝中的大臣颐指气使,傲娇得很,即使忠直如魏征等人,心里对他也是很不爽、看不惯的。

而作为大唐的宰相、长孙皇后的亲弟弟,和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等三人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心里想法更实际,魏王李泰虽然是他的亲外甥,但这个外甥以韦挺、杜楚客、柴令武、房遗爱等人为心腹,假若这个外甥日后做了皇帝,那他的心腹自然就会上台持政,哪还有他这个舅舅什么事?因此,长孙无忌等皇亲兼重臣也不向着李泰。

大臣们都看出来李世民想换太子了,李承乾心里自然更加惶恐。

由于担心被夺储,李承乾便指使刺客去刺杀李泰,但李泰防范太严,所以刺客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刺杀不成,李承乾又叫人假冒成魏王府中的典签官,去玄武门上封事告发李泰的种种“罪行”,结果李世民觉得是诬告,还下诏搜捕上书的人,闹得长安满城风雨。

密谋政变:失败的太子

眼看着自己的亲弟弟、魏王李泰步步紧逼,而父亲李世民对自己也越发冷淡,朝野则到处传言,说太子有可能被废,事情到了这个分上,李承乾决定:得先发制人了。

于是,李承乾纠集吏部尚书侯君集、禁军将领李安俨、驸马都尉杜荷,以及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等人计划发动政变。然而李承乾还没发动政变,这边厢,他的弟弟、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就率先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发动兵变了。李祐做事比较胡闹,杀了人还想当皇帝,结果很快就被平叛。而在审讯李祐谋反案的过程中,无意中竟然牵连到了李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结果纥干承基为了活命,就供出了太子李承乾密谋造反的事。

李世民大为震惊,下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等重臣,会同大理寺官员一起合审此案,经过反复调查,最终确认李承乾预谋政变。

太子密谋政变,但如何处置?却又成了个难题。

李世民召集众臣商议如何处理此事,对此大臣们个个不敢抬头,最后通事舍人来济提出了一个处理原则:即“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

最终,这起事件的处理结果是:继齐王李祐因谋反被赐死后,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也被赐死;李承乾则被废为庶人,后来被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最终于谋反事发的第二年、贞观十八年(644年)病死。

得寸进尺的魏王:形势逆转

接连的打击还不止这个,在当面审讯李承乾的过程中,李世民问他为何要造反,李承乾倒也爽快,他说:“父皇啊,本来我当了太子,又复何所求?但是弟弟李泰步步紧逼,儿子我只是想跟手下们设法寻找一个‘自安之术’,最终才闹出想谋反这么个事来,说起来,李泰要是当了太子,那就刚好中了他的圈套了​‍‌‍​‍‌‍‌‍​‍​‍‌‍​‍‌‍​‍​‍‌‍​‍‌​‍​‍​‍‌‍​‍​‍​‍‌‍‌‍‌‍‌‍​‍‌‍​‍​​‍​‍​‍​‍​‍​‍​‍‌‍​‍‌‍​‍‌‍‌‍‌‍​。”

李承乾被废,太子空缺,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于是,李世民便提出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然而,长孙无忌等重臣却极力反对,并提出要立长孙皇后的小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另一个嫡子、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泰狂妄得很,并且身边已经培养了一堆心腹,他要是日后当了皇帝,自己这个舅舅肯定得喝西北风、靠边站。因此,长孙无忌和其他大臣都极力推荐晋王李治。

另一边,眼看李承乾被废,但半路杀出个亲弟弟、晋王李治来,魏王李泰心里也急了,于是便跑去恐吓李治说:“弟弟,你当初跟试图谋反的汉王李元昌关系不错,汉王出事了,你能没事吗?你要小心哦!”

几句话,就把生性怯懦的李治吓得不轻。

随后,魏王李泰又跑去跟父皇李世民撒娇,还扑倒在他怀里,说:“父皇啊,虽然我有个儿子,但等我死了,我一定把儿子给杀了,然后把皇位传给晋王。”

李世民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糊涂了,对此非常感动,还跑去跟臣子们说起这件事。结果褚遂良当即觉得这事太过荒谬,进行了反驳:“陛下此言大误!假设魏王当了皇帝,他怎么可能杀了自己儿子,再把帝位传给晋王?当初陛下您就是一面立承乾为太子,一面又不断扶持魏王,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褚遂良进一步说:“陛下您如果要立魏王为太子,就请先安置好晋王,以免兄弟相残。”褚遂良的话,说得李世民流下了眼泪,他说“我不能尔”,意思就是,确实,不能再让儿子们跟他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以致手足相残。

这件事后,李世民又看到儿子李治行为很怪异,整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于是再三询问,李治便把哥哥李泰如何威胁他的事情说了出来。《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听说后,似有所悟,“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对于如何立太子,立谁为太子,他的心中终于有了决定。

愣头青李治:渔翁得利

于是,回到本文开头那一幕,李世民要闹“自杀”了。

话说这一天,李世民想出个办法,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褚遂良四个重臣面前,假装抽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急忙上前夺下佩刀,并把刀交给傻站在一旁的晋王李治,又问李世民为什么要如此,是否有什么事情?

于是,李世民就说:“我三子一弟(长子太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五子齐王李祐,弟弟汉王李元昌),竟然都想谋反,我实在不想活了啊!你们要想我不自杀,就得答应我一件事。”

在李世民看来,如果未来李泰继承皇位,那么李承乾和李治两兄弟难保不会被整死,而只有立性格懦弱的李治,才能保全另外两个儿子的性命。他怕大臣们再起争议,便想出“自杀”办法,要让他们统一意见。

长孙无忌等人赶紧说:“陛下请说。”

李世民说:“我要立晋王为太子。”

此话一出,长孙无忌马上跪下说:“谨奉诏!谁敢有异议,臣就请杀了他!”

随后李世民就对傻愣在一边的李治说:“你舅舅(长孙无忌)已经帮你许下太子之位了,你还不赶紧拜谢他?”傻傻的李治,完全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上,突然当上了太子,于是这个愣头青才赶紧给舅父长孙无忌拜了一拜。

李治被立为太子,当天,魏王李泰却还完全不知情,他兴冲冲地带领着100多名骑兵想要进入皇宫,没想到手下被屏退,而他自己则被引去幽禁起来。此后,李泰被李世民下诏免去一切官职,流放到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他的手下则大部分被贬或被流放到岭南。李治登基后,永徽三年(652年),李泰去世,至此,他的帝王梦终于烟消云散。

但李治还是太弱了,李世民始终担心这个儿子无法治理好大唐帝国,他心中又想到了另一个儿子——吴王李恪。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门第高贵,并且李恪本人又文武全才,李世民也很喜欢他。但由于李恪的特殊身世(隋炀帝的外孙),加上长孙无忌始终护着自己的亲外甥李治,最终李世民还是放弃了他。

至此,才能平庸的晋王李治,终于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坐稳了大唐帝国的储君大位,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哥哥们争权夺利的结果竟然让他这个愣头青在无意间登上了大唐帝国的最高宝座。

6年后,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顺利登基,是为唐高宗。

责任编辑:邓宝君 xlfaszf@21cn.com

“京剧第一名伶”李胜素:感念父母育翘楚

文:小 乔

当代京剧第一名伶李胜素,大家对她并不陌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大名角,却出身于一个贫寒而普通的农民家庭​‍‌‍​‍‌‍‌‍​‍​‍‌‍​‍‌‍​‍​‍‌‍​‍‌​‍​‍​‍‌‍​‍​‍​‍‌‍‌‍‌‍‌‍​‍‌‍​‍​​‍​‍​‍​‍​‍​‍​‍‌‍​‍‌‍​‍‌‍‌‍‌‍​。对此,李胜素从来不忌讳,她经常说:“我爸妈没什么文化,但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父母爱看戏,女儿有天赋

李胜素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大汪村。父亲李真妮、母亲张美然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李胜素有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老四。

北方农村,到了冬季农闲,农民主要的文化生活就是看大戏。

李真妮夫妇尤其爱看戏。秋收之后,戏班子便开始挨个村庄地演,夫妇俩就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追着看。孩子没人带,他们就把大的送去上学,小的背在身上。

柏乡县有邢台淮调、柏乡大鼓、坠子戏等八种地方戏,当地人称戏剧中的青衣为“素衣”。李真妮给女儿起名“胜素”,就是希望她比那些素衣还漂亮可爱的意思。

让两口子吃惊的是,别人家背着孩子看戏,孩子往往看不了多久就睡着了,但只有两三岁的胜素却能睁大眼睛把戏从头看到尾。

李真妮夫妇没事时也喜欢哼几句,胜素三四岁时就会打断父母的哼唱:“你们唱错了,不是这样的,应该这样唱。”然后她就有板有眼地唱起来。

几年后,胜素长成了个小美人,由于她看的戏多,又会唱,模仿角色惟妙惟肖,村里有什么活动,就会请她到台上表演一段,大家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铁梅”(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人物)。

一些戏班子见胜素挺有戏剧天赋,提出要把她带走,不仅不要钱,还给生活费。

尽管李家生活上很困难,但夫妻俩觉得戏班子到底不正规,不能让孩子受那个委屈,“要是学坏了就更不值了”。然而,胜素却为此一直在家里哭着闹情绪。

李真妮知道县里有个豫剧团,趁着年底赶集买年货,他就带上胜素过去。

也巧,正赶上剧团招人,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胜素,唱念做打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当即被破格录取了。

那年,胜素刚满10岁,如果放在现在,还是连上学放学都需要家长接送的年龄。

父母勒紧腰带,女儿狠练功肯吃苦

学戏非常艰苦。

虽说胜素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城市户口的孩子可以用粮票直接换饭票,而胜素是农村户口,家里没有粮票。

父母只能在家里蒸好了馒头,再炒一罐子咸菜,爸爸骑着自行车或妈妈搭上村里顺路的拖拉机,把吃的送到剧团,冬天送一次吃一个星期,夏天馒头会变质,送一次只能吃3天。

最苦自然是练功。众所周知,开始练功的年龄越小越好,而李胜素10岁才开始练,必然要比别人吃更多苦。

柏乡县豫剧团的张团长后来回忆:“我真没见过那么能吃苦的孩子。四五岁的孩子刚开始练大劈(就是两条腿劈叉到底)都会疼得呼天抢地,10岁的胜素腿已经有些硬了,怎么劈都劈不下去。教练便趁她不注意从后面猛地给她一脚,就听‘嘎嘣’一声,将她踩了下去。练过功的人都知道,那种疼痛撕心裂肺,但她愣是一声没吭,只是脑门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趴在地上半天没起来。我觉得就凭这种拼劲儿,她如今成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必然的。”

成名后,李胜素在接受采访时也谈起过练功时的感受:“那是一种死去活来的疼,我当然也受不了。但我们家太穷,爸妈省吃俭用送我来学戏不容易,所以我不能放弃。”

苦练了3年基本功,李胜素终于可以登台表演了。能上台,就意味着有收入。

但李真妮夫妇另有打算。那会儿改革开放不久,他们认为将来没有文化知识肯定不行。两人商量再勒紧几年裤腰带,要供女儿去更好的学校学戏。

1979年春,李真妮听说河北省艺校在招收学员,便卖掉家里6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凑够了路费带着女儿去石家庄应试。

不料,到了学校他才知道,人家招的是京剧学员,应试的大部分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李胜素从来没学过京剧,不符合人家的要求。

李真妮不甘心,再三央求考官给一个机会。考官被他求得没办法,让他们等别人都考完了,顺便看看李胜素的表现。

李胜素虽然没学过京剧,但从小就会唱样板戏。结果她凭着一段样板戏中铁梅的唱段,外加一段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两个大劈和三个空心跟斗,一下子就征服了考官。

李胜素被破格录取了,师从河北省京剧名家齐兰秋学青衣、花旦。

梅葆玖主动收徒,成京剧女伶翘楚

直到今天,河北省艺校的很多老同学都记得,李胜素的节俭能吃苦是出了名的。

当时,一般学生的月生活费是12—15元,但李胜素的父母每月只能给她8元,她却还能省下两三元。

她的恩师齐兰秋回忆说,李胜素是她先后教过的数百名学生中,唯一一个一直穿补丁衣服的女学生​‍‌‍​‍‌‍‌‍​‍​‍‌‍​‍‌‍​‍​‍‌‍​‍‌​‍​‍​‍‌‍​‍​‍​‍‌‍‌‍‌‍‌‍​‍‌‍​‍​​‍​‍​‍​‍​‍​‍​‍‌‍​‍‌‍​‍‌‍‌‍‌‍​。

贫寒的家境没有让李胜素自卑,反而激发起她的上进心。在河北省艺校那几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并看好她。

1986年,20岁的李胜素从河北艺校毕业后,分配到邯郸市京剧团。她基本功扎实,扮相俊美,唱腔甜润,很快就在河北省京剧界崭露头角。

两年后,梅派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从电视上看到李胜素的表演,认为她的唱功、嗓子、精神,都是独一无二的,主动提出要收她为徒。几年历练之后,梅葆玖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李胜素是他的学生中“最得梅派精髓的女生”。

1991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任该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1996年,她荣获我国戏曲界最高奖——第十三届戏剧梅花奖。

1998年,李胜素考入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调入国家京剧院二团。

2010年9月起,她出任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并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时代在发展,京剧也要发展。2019年10月,李胜素与于魁智主演的交响京剧大戏《英雄梦想》,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李胜素称这是她和于魁智老师对当代京剧发展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首场演出结束时,全场数千名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戏迷们说,已经很久没有欣赏到如此高雅、精致、美好、令人振奋又心潮澎湃的民族剧目了。

李胜素的表现再一次收获盛誉,有评论称她从骨子老戏到新编剧目,均能驾轻就熟,是当之无愧的京剧女伶翘楚。

反哺爹娘,绿叶对根的情义

李胜素功成名就了,但没忘记家乡的农民父母。

考虑到几个兄弟姐妹的经济条件都远不如自己,她出全资给父母在村里盖起了一幢三层楼房,并添置了全套家具。

她还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教会他们使用。手机主要用来跟自己视频通话,平板电脑是为了让他们随时能看到她的演出。

2012年冬的一天,父亲李真妮在家门口忽然摔倒,顿时人事不知。哥哥把父亲送到县医院,医生诊断为脑瘤,生命危殆,急需手术,但县医院没有这个条件。

一直在家务农的哥哥一时没了主意,只得打电话告诉李胜素。李胜素当时正在香港演出,她连夜飞回老家,将父亲接到北京的医院,一个人负担了父亲开颅手术的全部费用。

父亲住院期间,李胜素推掉所有的事情,全程在医院陪护,经常半跪在病床边喂父亲吃饭。

俗话说“女大避父”,妈妈不愿让女儿插手,自己把为丈夫端屎端尿的事包了,但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有时蹲下就站不起来。

李胜素见状,就跟妈妈抢着做:“这有什么?你们是我的父母啊!在我小时候,你们不都是这样照顾我的吗?现在你们老了,轮到我来照顾你们了。”

她多次提出接父母来北京生活,都被父母以北京人生地不熟,他们不习惯城市生活等理由婉拒了。

李胜素知道,父母实际是怕她收入并不高,不想给她增加负担。在她再三要求下,父亲就说:“要不请我们去看一场你在大剧场的演出吧,我们已经有很多年没看到你唱戏了。”

父亲的话令李胜素大吃一惊,她之前给父母买了一台唱机,自己出的唱碟他们基本都有。她以为他们听听碟就会满足,“原来我并没有真正理解父母的心啊!”

2014年底,李胜素与于魁智等京剧艺术家领衔主演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丝路长城》与观众见面。

李胜素特地赶回老家把父母接到北京,请他们看自己的演出。在表演形式上,该剧将交响乐引入京剧,令人耳目一新,大受观众喜爱,主要演员先后谢幕3次,观众才慢慢退场。

见女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李真妮夫妇边看边流泪。

李胜素非常忙,平均每个月的演出有10场左右,但每次演出一结束,她的妆还没有卸,就拨通父母的电话,哪怕跟他们只是闲聊几句,心里也会特别踏实,“我觉得人到中年了,父母都健在,真好”。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黄小宇 sosohjj@126.com

接到总书记回信,平凡人同样值得被书写

文:平 安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4月30日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向他们及向全国各族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人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圆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她代表全体职工汇报了积极参与抗疫的情况,表达了共担责任的决心​‍‌‍​‍‌‍‌‍​‍​‍‌‍​‍‌‍​‍​‍‌‍​‍‌​‍​‍​‍‌‍​‍​‍​‍‌‍‌‍‌‍‌‍​‍‌‍​‍​​‍​‍​‍​‍​‍​‍​‍‌‍​‍‌‍​‍‌‍‌‍‌‍​。薛荣的故事很硬核​‍‌‍​‍‌‍‌‍​‍​‍‌‍​‍‌‍​‍​‍‌‍​‍‌​‍​‍​‍‌‍​‍​‍​‍‌‍‌‍‌‍‌‍​‍‌‍​‍​​‍​‍​‍​‍​‍​‍​‍‌‍​‍‌‍​‍‌‍‌‍‌‍​。

“网红书记”被年轻人点赞

1990年,在河南一家酒店工作的薛荣下岗了。几次去应聘工作均被拒绝后,她一咬牙,决定自己创业。她开过饭店、家电门市部、饮料厂、建材门市部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有一次在医院护理婆婆时,她发现了商机。

1994年,薛荣借了300元,带着16个姐妹做起了保洁工作。一次,薛荣接了一家单位的大活儿。对方是公家单位,要开发票,可当时薛荣没有成立公司,没法开发票。那时候要注册公司,得先有10万元的存款账户。10万元,对薛荣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她只得四处去借。钱终于凑够了,薛荣用儿子李圆方的名字来命名公司,她要像呵护儿子一样呵护这家来之不易的保洁公司。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增加,2002年薛荣受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在公司里成立了河南家政行业第一个党支部。命运很快垂青薛荣。河南一家机关大楼对外招标保洁公司。结果,薛荣接到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原来,那天薛荣带去的两名员工胸前都佩戴着“我是共产党员”的身份牌。圆方公司有党组织,在竞标中加了分。

“真正困难的时候,党员和普通人肯定不一样。”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薛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需要保洁员进去工作。“那个时候,金钱很无力。我就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个躬。”让薛荣感动的是,员工都留了下来。河南省郑州市传染病医院也请求派人去支援。几名员工主动进了隔离区。一名保洁员在准备好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进‘非典’病房。如果不幸被感染,希望人们记得,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有白衣天使,还有我们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平时能看出来,困难时能站出来,危急时能豁出来,这就是共产党员。”当时还是预备党员的薛荣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她戴上口罩,进入传染病区工作。

2016年,薛荣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集团成立了圆方非公党建学院。到圆方集团参观学习的单位和来自各地的演讲邀请越来越多。薛荣在花椒直播平台上注册、开讲,成为“网红书记”。“我最初的想法,是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授党建知识,没想到会受到点赞追捧。”薛荣说。

历经20多年的拼搏奋进,薛荣把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拥有固定员工6万余人的大型民营服务企业,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建立了50多家分公司。

瞒着近90岁母亲递交“请战书”

2020年初,全国人民开始了一场全民动员的抗疫战。圆方集团员工战斗在各家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后勤岗位。

大年初一,63岁的薛荣瞒着近90岁的母亲,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人递交了一份请战书:“得知隔离区需要保洁员,作为共产党员的我,坚决要求进入……请院领导放心,2003年我曾作为保洁员进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典’病房,有过一个月的工作经验。”

薛荣的儿子、圆方集团总经理李圆方说:“妈妈年纪大了不能去,作为儿子,作为共产党员和集团负责人,我必须站出来承担起重任,这是我的使命。”薛荣的儿媳建议婆婆在家里照顾孙女,她和丈夫一起上一线……一家人争执不下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负责人来电表示,他们非常感谢薛荣,但考虑到她年龄大了,不合适,一般情况下超过55岁的人都不建议上一线。李圆方接过电话说:“我是80后,我请求上一线。”

大年初二,李圆方以普通保安员的身份进入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他在隔离病区工作的日子里,每天写工作日记,鼓励圆方集团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员工坚定信心,也和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妈妈,那年我17岁,记得你进‘非典’病房工作的事。你给圆方集团和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做好防护,不要为我担惊受怕……”

没能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冲锋陷阵”,薛荣就前往北京301医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等36家定点医院,看望圆方集团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员工们说:“我们不能像医生那样救死扶伤,但我们可以服务好医护人员和患者。”

得知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急需保洁员时,薛荣带领第三支党员突击队驰援十堰​‍‌‍​‍‌‍‌‍​‍​‍‌‍​‍‌‍​‍​‍‌‍​‍‌​‍​‍​‍‌‍​‍​‍​‍‌‍‌‍‌‍‌‍​‍‌‍​‍​​‍​‍​‍​‍​‍​‍​‍‌‍​‍‌‍​‍‌‍‌‍‌‍​。作为一名普通保洁员,她负责清理医疗垃圾、地面保洁、消杀防护等工作。哪里缺人,她就去哪里补位。他们每天都和新冠病毒近距离接触,但每个人都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要上。”经过努力,薛荣带领员工圆满完成了20多天的战“疫”任务。

回家后隔离的日子,薛荣想好好休息,却睡不着了,身体已经习惯了早起晚睡的超负荷工作节奏。薛荣给牵挂自己的亲人朋友发信息,告知他们自己已平安归来,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在湖北工作的情景总是浮现眼前,她想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代表大家说说心里话。让薛荣没有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太突然了,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总书记那么忙,还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回信。”

薛荣说,他们正在写一本书,讲述保洁、保安、保姆这些最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书名开始叫《微光力量》,后来想改成《平凡英雄》。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她更加坚信,最平凡的故事也令人感动,最普通的人同样值得被书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邓宝君 xlfaszf@21cn.com

你是后浪,我就是那浪里的浪

文:刘军

前浪和后浪,在学校里是学长和学妹​‍‌‍​‍‌‍‌‍​‍​‍‌‍​‍‌‍​‍​‍‌‍​‍‌​‍​‍​‍‌‍​‍​‍​‍‌‍‌‍‌‍‌‍​‍‌‍​‍​​‍​‍​‍​‍​‍​‍​‍‌‍​‍‌‍​‍‌‍‌‍‌‍​。学妹毕业,恰好进了学长所在的医院​‍‌‍​‍‌‍‌‍​‍​‍‌‍​‍‌‍​‍​‍‌‍​‍‌​‍​‍​‍‌‍​‍​‍​‍‌‍‌‍‌‍‌‍​‍‌‍​‍​​‍​‍​‍​‍​‍​‍​‍‌‍​‍‌‍​‍‌‍‌‍‌‍​。疫情期间,两人合作救人擦出火花,一段前浪与后浪的美妙恋情就此诞生​‍‌‍​‍‌‍‌‍​‍​‍‌‍​‍‌‍​‍​‍‌‍​‍‌​‍​‍​‍‌‍​‍​‍​‍‌‍‌‍‌‍‌‍​‍‌‍​‍​​‍​‍​‍​‍​‍​‍​‍‌‍​‍‌‍​‍‌‍‌‍‌‍​。

前浪逢后浪,不“拍”不相识

2020年春节,我援疆回家探亲,赶上疫情暴发。身为共产党员,我第一时间便写了请战书,希望去前线抗疫。

没想到,作为感染科业务骨干的我最终却留在医院,成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培训全院医生护士如何防护、流调和筛查发热病人,讲解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并协助管理发热门诊。

看形势一时半会儿也回不了新疆,单位需要我,哪能不发光发热?

第一次召集大家开视频会议。

“新型冠状病毒……”我一句话还没说完呢,“课堂上”忽然传出一个很突兀的女声:“咦,这不是那前浪吗?”

我一怔,被这句突如其来的话吓了一跳,这个女声来自显示屏中一个标注为“端木诗瑶”的头像,我差点也惊叫出声:原来是“小日本儿”,她什么时候和我成了同事?

前辈,当年这小丫头一开始是这么称呼我的。

那时我研三实习,她大二课间见习,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心内科查房,呼啦啦一大帮人跟着导师。

我忽然被提问,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导师就问学弟学妹有没有知道的,结果端木诗瑶对答如流。我脸上挂不住,心里自然愤愤。导师问了她的名字,我还以为是日本人,忍不住冲她翻了个白眼。

出了病房,她凑到我身边小声招呼:“抱歉啊,前辈。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男不和女斗,何况人家还这么低姿态,我就得表现得额头跑马肚里撑船,便讪讪地笑道:“啥前辈呀,前浪还差不多,这不都被你拍在沙滩上了?”

她笑出了声,又赶紧捂嘴。后来临走时,她冲我挥手:“再见了,前浪。”我也冲她摆摆手:“再见时别拍我了啊!”她答:“得令!”

课间见习都是见缝插针的一天两天,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没想到时隔6年再见,我们居然还成了同事。

讲完课,她申请加微信:“你好,前辈。”

通过申请后,我问:“咋不叫前浪了?”

她发了一个羞愧的表情并附言:“你现在是大咖,拍不动了!”

抢救病人,“钻石王老五”与“胆小如鼠”擦出“火花”

应该是我去援疆前脚刚走,研究生毕业的端木诗瑶就进了医院上班,分在呼吸内科。发热门诊抽调的都是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她应该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视频会议后的一天,我去发热门诊巡查,正赶上她在班。刚送走一个发热患者,她正在做终末消毒。

“早知道领导小组里还有老朋友,我就找你走个后门了。我害怕,不想上前线……”她边喷消毒液边说。

看在她把一面之缘的我叫做老朋友的分上,我没嘲笑她胆小如鼠,还正色安慰道:“别怕。咱们这里目前还没有确诊病例,防控好了就不会有。只要你按规范做好防护,遇上病人也没问题。”

“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我这才上班,满腹经纶刚刚找到用武之地,可不能出师未捷身先……”她把那个忌讳的字咽了下去。

“那你干吗还要请战?”我在他们科的集体请战书上看见了她的名字和红手印。

“当时大家都请战,群情激昂满满的正能量,我哪好意思拖后腿说自己害怕?”

她可怜巴巴的样子,惹得我顿时想“护花”:“只要咱俩的班次不相冲突,你的班,我值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儿觉悟我还是有的。再说你不怕吗?我们住单身宿舍也算是集中隔离了,你带毒回家传染给老婆孩子怎么办?”

我哈哈大笑:“我老婆养在深闺我未识,孩子还是俩各自逍遥的细胞。”

她差点惊掉下巴:“你、你至少要比我大6岁吧?30多岁的人了……”

我笑:“你要是没见过‘钻石王老五’,我正好提供样板。”

“见是见过。钻石都是别人给镶的,没见过你这样自镶自夸的。”若不是捂在防护服和口罩护目镜里,我肯定能看见她讥诮的表情。

又来了个中年男患者,跟来3个人。我让其中两人退出门外,又叮嘱端木诗瑶问诊时注意保持距离,便从医护通道撤了出来。慢慢悠悠地刚走到院子里,我就听身后有护士疾呼:“林医生,快回来帮忙!”

原路冲回去,见那患者已躺在诊室地上,家属在哭喊,护士在扎针,端木诗瑶在做胸外心脏按压,我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时刻,她已经摘下口罩给他做人工呼吸。

“不要!”我大喊。

来不及了,她已经跟病人口对口了。我接替她去按压,每压15次她做一次人工呼吸,配合甚是默契。

心肺复苏按压者非常消耗体力,按常规我们应该随时互换位置,但她不换。我知道她不是怕累,是为我规避风险。好在5分钟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听到呼叫赶来的心内科团队迅速将患者接到了隔离病区,启动应急抢救程序。

我大汗淋漓地瘫坐在地上,累得只剩了跟她大眼瞪小眼的体力。

好半天,我才愤怒地质问:“刚说完害怕,你咋敢给发热病人做人工呼吸?”

她已经戴起了口罩,只能看见一双眼睛弯成月牙:“人命关天,哪有时间怕这怕那?”见我依然恼怒地瞪她,她的月牙眼也变成了铃铛:“咋?我违反操作流程了吗?”

没违反。这两天各种应急预案相继下发,唯独没写发热门诊遇到心搏骤停怎么办。疫情突袭,各种事情乱纷纷,这类微小概率的事件压根来不及考虑。

她做得很完美,可我就是莫名地担心​‍‌‍​‍‌‍‌‍​‍​‍‌‍​‍‌‍​‍​‍‌‍​‍‌​‍​‍​‍‌‍​‍​‍​‍‌‍‌‍‌‍‌‍​‍‌‍​‍​​‍​‍​‍​‍​‍​‍​‍‌‍​‍‌‍​‍‌‍‌‍‌‍​。

她领情,反过来安慰我:“就算他患新冠肺炎又能咋样?染上了也不是必死无疑。刚才那情形若救护不到位,他可就活不了啦。估计是心梗,心肺复苏已成功,做支架手术就能救过来。”

我哭笑不得:“你要一开始就有这大无畏的气概,说不定就碰不上这种危险情形了。怕啥来啥,知道不?”

“那我现在咋办呀?”她的眼里终于出现了惶恐。

“先隔离吧!啥时候解放,等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再说。”我有气无力地说。

排查阶段,我一直用微信陪着她聊天。这个“胆小如鼠”的小女子,我不忍心她一个人在隔离区战战兢兢。

好在有惊无险。

可是聊来聊去,我与她聊天竟有些上瘾了。

嘴上打情骂俏,心里浪里有浪

端木诗瑶成了“网红”,她救人的视频被病人家属传到了网上,配文: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网友几乎众口一词称她为英雄:“这才叫医者仁心!”“非常时期呀,这美女简直在冒死救人!”

各路媒体都来采访,千呼万唤,端木诗瑶还是不肯露脸。宣传科求她“给个面子”,她跟人家急了:“这不就是正常工作?谁赶上这事儿不都得这样?还有啥好说的?”

最后是我上的电视,毕竟救人的还有我,但我一直在夸她:“她眼里只有病人,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她说再遇上这种事还会这么做,毕竟染上新冠肺炎也还有救,错过时机病人就没救了……”

看了报道,端木诗瑶气得在微信里发来一串小锤子的表情:“你也太能给我戴高帽了!我跟你说的是情势紧急没空害怕有没有?”我嬉皮笑脸地回道:“那话你虽然没说,那事儿你肯定还会再次那么做。”

“你那么了解我,咋就不知道我最烦芝麻大的事给夸张成西瓜大?”

我无言以对,发了一大串傻笑的表情。她又捶我:“真恨不能把你拍死在沙滩上!”

我紧跟着问:“你舍得吗?”又问:“咱俩像不像在打情骂俏?”

她回了一个字:“呸!”我没觉着喷出来的是烦烦的唾沫,反倒像甜甜的蜜汁。

转眼到了“五四”青年节。此时我已经回到了援疆岗位,经常想念跟端木诗瑶并肩抗疫的日子,经常跟她在微信上聊天,颇有一日不聊如隔三秋之感。

这天,我一大早就在单位公众号里看见了“端木诗瑶荣获全省青年五四奖章”的消息。她却对我说:“五四奖章,我觉得自己有点配不上。这叫什么事呀?我咋觉得救个人跟沽名钓誉似的。”

我忽然就想起了昨晚和今晨看过好几遍的那段寄语青年人的视频《后浪》,便立即模仿何冰的语气回复:“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她秒回:“好吧。我承认我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心有灵犀,我便继续戏精附体:“我看着你满怀敬意,向你的专业态度致敬……”

借题调侃,说的却是真心话,我真的是在看着她俯身救人的那一刻心动不已。想起我们第一次见面我便自称是前浪,仿佛就是为今天的抒情埋下了伏笔。我直接跨越到最后一句:“奔涌吧,后浪!”

端木诗瑶依然很乖地说:“好吧,我是后浪。那你呢?”

我想了想,前浪的确不太符合我的形象,我也不甘心死在沙滩上,便回道:“浪里的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臭美吧你!”小锤子表情又发过来了,然后她又发来自己唱的歌儿:“我就是那浪里的浪,爱情给了我一个依靠肩膀,人海里啊碰杯的激荡,明天路上我心还发烫……”

天啊!龙梅子的这首歌我熟悉呀,端木诗瑶分明是把“朋友”改成了“爱情”,别有用心啊!

心里热浪滚滚,简直是喜从天降!

我赶紧接唱:“我就是那浪里的浪……心中充满花开的力量……”

责任编辑:黄小宇 sosohjj@126.com

7 岁女儿受邀戛纳电影节,想给孩子一颗金子般的心

文:风 扬

2020年3月,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的戛纳电影节向华语纪录片《金籽贝:地球,你好吗》发来邀请函,祝贺其入围戛纳电影节展映单元​‍‌‍​‍‌‍‌‍​‍​‍‌‍​‍‌‍​‍​‍‌‍​‍‌​‍​‍​‍‌‍​‍​‍​‍‌‍‌‍‌‍‌‍​‍‌‍​‍​​‍​‍​‍​‍​‍​‍​‍‌‍​‍‌‍​‍‌‍‌‍‌‍​。这是一部以7岁女孩金籽贝的视角来探讨人与动物、人与环境深刻关系的影片​‍‌‍​‍‌‍‌‍​‍​‍‌‍​‍‌‍​‍​‍‌‍​‍‌​‍​‍​‍‌‍​‍​‍​‍‌‍‌‍‌‍‌‍​‍‌‍​‍​​‍​‍​‍​‍​‍​‍​‍‌‍​‍‌‍​‍‌‍‌‍‌‍​。

金籽贝的妈妈一直培养孩子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的品行,于是她带着孩子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公益旅行​‍‌‍​‍‌‍‌‍​‍​‍‌‍​‍‌‍​‍​‍‌‍​‍‌​‍​‍​‍‌‍​‍​‍​‍‌‍‌‍‌‍‌‍​‍‌‍​‍​​‍​‍​‍​‍​‍​‍​‍‌‍​‍‌‍​‍‌‍‌‍‌‍​。她说,没有什么比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金子般的心更珍贵。

走进难民营,在苦难中孕育公益心

唐诗,80后,重庆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和身边急于向孩子灌输知识和特长的家长不同,唐诗更看重孩子是否品质高尚、善良、懂得感恩。2013年女儿金籽贝出生后,唐诗更是把善良、有爱心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然而在如今的社会,蜜罐里泡大的孩子身边也都是衣食无忧的小伙伴,他们很难体会生活原有的艰辛。唐诗总想找个机会带贝贝走出生活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唐诗期盼的机会很快来临。有一天,一位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邀请她和贝贝一起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孟加拉国一处难民营的探访活动,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礼物。难民营是什么样,唐诗完全没有概念,她唯一知道的是那里穷困潦倒,人们过着和贝贝截然不同的生活。考虑再三后,唐诗决定带贝贝前往,她不想让女儿只是站在苦难的边缘旁观。临行前,一位专注公益的导演辗转联系到唐诗,表示希望能将贝贝的行程拍成纪录片。唐诗觉得这场意义非凡的经历值得被记录下来,于是一行人就这样上路了。

唐诗和贝贝要去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即位于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营。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唐诗到达难民营的那一刻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难民营里多是破败的土建房,屋顶由铁皮搭建,从高处望去,各种颜色的铁皮屋顶像在混沌一片的泥土上打了一个个补丁。在土色中穿梭的孩子们,细长精瘦,像一根根刚从地里拔出来的甘薯。他们中年龄大的,靠给商贩做苦力过活,年龄小的也知道做些轻活换取食物。唐诗看着他们劳作的身影出神,内心克制不住地生出怜悯之情,同样是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是难民,可能一辈子都禁锢于此。

唐诗拉了拉边上的贝贝,让她和小朋友们打招呼。贝贝直往后缩,她从没见过这样的小朋友。“没关系的,他们和你一样也是小朋友,不用害怕。”唐诗不停地鼓励她。

刚开始送礼物时,贝贝很害羞,抿着嘴不好意思地把礼物递给小朋友。慢慢地,她放开了,变得热情温暖,她用仅会的几句英文向他们问好,给每个人大大的拥抱。礼物分完后,贝贝悄悄对妈妈说:“妈妈,回家以后我要存钱给这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买衣服穿。”唐诗惊喜地看着女儿,就如她想的那样,只有先在苦难中学会感同身受,孩子的内心才能开出善良的花朵。

从难民营回来后,唐诗发现贝贝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她常带贝贝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贝贝并没有太多感触,只随大流行走挪步。而现在,她总是走在最前面,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别人,告诉身边的小朋友要理解别人。唐诗知道这些美好的改变都是公益活动带给贝贝的,它就像是一扇可以参与苦难的窗口,让孩子也让她这样的成年人变得柔软,情感炽烈充沛,唐诗决定把公益一直做下去。

探访驯鹿之乡,动物更需要关怀与爱护

2019年10月,唐诗把公益行的第二站定在中国唯一的驯鹿之乡根河市。唐诗希望这次出行能让女儿的善意不单单只是对人,因为动物更加需要人类的关怀与爱护。

唐诗首先带贝贝去的是驯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时,唐诗向女儿科普驯鹿文化:“鄂温克族人在大兴安岭放养驯鹿已经很多年了。他们非常喜欢驯鹿,把驯鹿视为吉祥物。驯鹿可以帮他们运东西,驮着他们在森林里走路,本领可多了。”贝贝的脸上逐渐流露出佩服的表情,她迫不及待地问:“那我们可以去森林里看看驯鹿吗?”唐诗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说不好,驯鹿现在越来越少,只有幸运的人才能看见它。”贝贝一听驯鹿变少了,立刻紧张起来,着急地问为什么。唐诗想起之前查到的资料,就尽量用贝贝能听懂的话解释:“有的驯鹿是因为自然环境被破坏,没有植物吃饿死了,有的是被坏人捕杀了。”贝贝吃惊极了,她既难过又气愤地说:“驯鹿这么可爱还这么能干,为什么还会有人伤害它们?妈妈,我们能不能保护驯鹿?”唐诗抚摸着女儿的小脑袋,安慰道:“当然可以,贝贝现在做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驯鹿,然后大家一起来保护驯鹿。”

从博物馆离开后,唐诗找到一名养鹿人帮助她们寻找驯鹿。养鹿人说驯鹿白天去森林里觅食,傍晚才会回到家中。这段时间,没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要想找到驯鹿只能走进大兴安岭。虽然此时正值金秋十月,大兴安岭却无比寒冷,沿途很多河流都结了冰。唐诗一行人呈纵队行走在原始深林里,高耸繁密的树木像层峦叠嶂的山峦,让人辨不清方向。养鹿人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边吹着只有他和驯鹿才能听懂的哨音,一边环顾四周。两三小时过去了,驯鹿不见一点踪影​‍‌‍​‍‌‍‌‍​‍​‍‌‍​‍‌‍​‍​‍‌‍​‍‌​‍​‍​‍‌‍​‍​‍​‍‌‍‌‍‌‍‌‍​‍‌‍​‍​​‍​‍​‍​‍​‍​‍​‍‌‍​‍‌‍​‍‌‍‌‍‌‍​。唐诗看着女儿小小的背影,担心她会不会太累不想继续,没想到贝贝干劲十足,一句抱怨话也没有,满脑子想的都是快点看见驯鹿。

“等等,来了!”养鹿人突然停下来,其余人也赶紧跟着停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生怕弄出一点动静。唐诗侧着耳朵,隐约听见远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很快声音越来越大。不等唐诗反应过来,一头俊美矫健的驯鹿已经从森林深处奔向他们,接着更多的驯鹿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眼前的景象,让唐诗一阵恍惚,养鹿人说驯鹿是森林里的精灵,但她觉得它们更像是森林的孩子,是森林教会它们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存,是森林让外人无法追踪它们的身影,是森林保护着这群可爱的生灵。

驯鹿不怕人,它们或者安安静静站立在一旁,或者用头上的角相互顶着对方。养鹿人指着最前面的那头驯鹿说,那是它们的领头鹿,所有的驯鹿都跟着它走。贝贝听到这句话后,轻轻勾了勾妈妈的手,踮着脚尖对妈妈说:“妈妈,这头领头鹿就像您一样,是个大家长,保护家里的所有人。”唐诗的心突然软了一下,她轻轻吻了吻女儿的脸颊,把她拥进怀里,两个人就这样安静地看着驯鹿。

感受腾格里沙漠,教会女儿敬畏自然

告别驯鹿,唐诗要去的下一站是民勤县的腾格里沙漠。它和植被茂密的大兴安岭处于两个极端,这里鲜少看到绿色。唐诗要在这一片荒芜中教会女儿敬畏自然。

艰难跋涉数日后,唐诗和女儿终于赶到民勤县下面的一个村庄。黄色,满目都是沙子的黄色。唐诗低头看脚下的土,轻轻一碾土块就成了细碎的沙子,风一吹,沙尘在脚边打转。沿着村庄往里走,干硬的泥块遍地都是,偶尔还能看见从泥缝中倔强生长的植物,颜色也是枯黄的,像一点就着的柴火。

贝贝拉着妈妈的手不停问:“妈妈,这里怎么没有树呀?”“这里为什么都是土呀?”“这里怎么没人住?”唐诗告诉女儿:“因为这里没有水,树呀草呀庄稼呀都活不了。种不了庄稼,没有吃的,大家就得出去挣钱吃饭,所以住在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贝贝仰着脸天真地问:“妈妈,是因为这里的天不下雨,所以没水吗?”唐诗想了想,尽量挑简单的说:“不单是下雨,专家说是因为过度开荒和使用地下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贝贝呆呆地看着妈妈,一脸迷茫。

唐诗干脆停下来,蹲在地上对着一片黄土比画:“本来这里是有植物的,它像一个保护圈,可以阻止沙子进入到村庄,可大家后来为了种粮食,就把植物都铲掉了,没有植物的保护,会怎么样呢?”贝贝举手回答说:“沙子就会吹进来,因为植物就像栅栏,可以挡住沙子。”“对!”唐诗接着说,“那有了田,大家又要想办法给田浇水,地上的水用完了,大家就在地面打孔,从地底下取水。慢慢地,地底下的水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地也就越来越干了。”“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资源。”贝贝不假思索地接上了妈妈的话,然后信誓旦旦地说:“我以后一定节约用水,我还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不能浪费水!”唐诗亲昵地刮了下女儿的鼻子,称赞道:“真棒!我相信你一定能说到做到。”

2020年3月,唐诗和贝贝接到通知,她们的纪录片《金籽贝:地球,你好吗》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展映单元,希腊克里特国际电影节也给唐诗发来邀请函,希望金籽贝能够担任“中希文化宣传大使”。

因为疫情,唐诗和贝贝的公益行不得不暂缓,但纪录片的好消息让她们仿佛又重新回到那段特殊的经历里。唐诗说,等到疫情结束,她和女儿的公益行仍将继续。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巧用竞争:孪生姐妹一清华一北大

文:媛 媛

2019年7月,河北唐山的孪生姐妹李卓雅和李卓莹,一个考入清华大学,一个考入北京大学​‍‌‍​‍‌‍‌‍​‍​‍‌‍​‍‌‍​‍​‍‌‍​‍‌​‍​‍​‍‌‍​‍​‍​‍‌‍‌‍‌‍‌‍​‍‌‍​‍​​‍​‍​‍​‍​‍​‍​‍‌‍​‍‌‍​‍‌‍‌‍‌‍​。

认识她们的人既感到羡慕,又觉得吃惊:这对孪生姐妹家庭条件一般,特别是两人从小就显得很柔弱,她们是怎样在眨眼之间成长为名校高才生的?

姐妹俩的妈妈王伟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在尽量尊重孩子的同时,在姐妹俩之间营造了一种相互竞争的氛围……”

孪生姐妹有点弱

王伟和丈夫都是唐山市的电信企业员工:“我站柜台,他通电线,都是最普通的职工​‍‌‍​‍‌‍‌‍​‍​‍‌‍​‍‌‍​‍​‍‌‍​‍‌​‍​‍​‍‌‍​‍​‍​‍‌‍‌‍‌‍‌‍​‍‌‍​‍​​‍​‍​‍​‍​‍​‍​‍‌‍​‍‌‍​‍‌‍‌‍‌‍​。”卓雅和卓莹是提前半个月左右出生的早产儿,出生后两个孩子的体质都有点弱,三天两头生病,智力和性格上也明显不如正常的孩子​‍‌‍​‍‌‍‌‍​‍​‍‌‍​‍‌‍​‍​‍‌‍​‍‌​‍​‍​‍‌‍​‍​‍​‍‌‍‌‍‌‍‌‍​‍‌‍​‍​​‍​‍​‍​‍​‍​‍​‍‌‍​‍‌‍​‍‌‍‌‍‌‍​。

王伟和丈夫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辛苦一点没啥,但假如孩子的性格或智力方面有问题,怎么办?”为此,王伟专门跑去请教妇幼专家。专家告诉她,我们人类母亲的子宫容量是有限的,它只是为一个宝宝量身定做的。双胞胎对胎儿的健康和智力确实都是有影响的,一般而言,由于双胞胎婴儿早产,体重轻,营养不良,发育不足等原因,会造成胎儿的器官和神经发育不全,甚至有障碍,体质上相对单胎和足月的孩子也会差一些的。“不过,人的体质跟先天和后天都有关系,尤其是这种现象并非病理性的,所以如果后天营养和培养跟得上,孩子都会赶上去。”

得知这些,王伟放心了,她就对丈夫说:“以后一定要在培养教育两个孩子上花点工夫,至少要让她们不比一般的孩子差。”

王伟在给两个孩子增加营养的同时,有空就带她们去跑步、打球锻炼身体。四五岁时,卓雅和卓莹的体质、性格、智力,都跟正常孩子差不多了。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无意中发现她们在父母面前特别爱争宠。”所谓争宠,就是姐妹俩争相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当时王伟所在的单位正在搞改制,改制的口号之一,就是“有竞争才能进步”,“我心想,企业间有竞争才能进步,人与人之间应该也是这样。学习就像赛跑,如果赛道上就一个人,他一定没有两个人一起比赛时跑得快。我何不利用孩子这种天性,让她们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呢?”

相互竞争变坚强

姐妹俩性格有所不同:姐姐性格偏外向,胆子比较大,敢于表现自己;妹妹却相对内敛一些,胆子比较小。老师就曾向王伟“告状”说,卓雅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踊跃,但卓莹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却是班里到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次数最多的学生。

王伟觉得,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是主动的,除了学习,对塑造孩子的性格也都大有好处;而经常到老师办公室去请教问题,说明她求知欲强,遇到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对孩子,要多看到她们身上的亮点。既然这两点都是长处,为什么不能让她们俩相互取长补短呢?”

本来卓雅和卓莹并不在一个班。为了在两个孩子间每时每刻都形成竞争关系,在王伟的努力下,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姐妹俩就一直在一个班。回到家,她除了要求两个女儿必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事就在姐姐面前夸妹妹:“学习一定要把问题搞明白搞透,卓莹如果没搞透,就到办公室找老师请教,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

见妈妈表扬了妹妹,姐姐心里不平衡了,遇到什么没搞太透的问题,她也到办公室去找老师请教。于是,王伟免不了表扬姐姐卓雅几句。这样一来,妹妹卓莹又有些“吃醋”了,因为妈妈经常表扬姐姐在课堂上大胆回答问题,她也壮着胆子开始举手。

时间一长,姐妹俩在保持自己学习长处的同时,就把对方的长处也学到了手,一个人的长处就成了两个人的长处,姐妹俩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有合也要有分。有一种观点认为双胞胎间“心有灵犀”,从小学开始,姐妹俩确实经常出现考试分数一样的情况,有时甚至连犯的错误都一样,尤其是写作文,许多时候连立意和素材的选择都差不多。王伟和丈夫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主要是因为姐妹俩从小到大所处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都是一样的,平时学习生活都在一起,从而导致两人的思想和行为都相似。王伟觉得这样不好,应该想办法将姐妹俩分开来。

以前王伟也会按专家们的要求推荐一些文章篇目让姐妹俩阅读,为的是提高她俩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丰富课外知识。为了让姐妹俩按照各自的天性成长,从她们小学高年级开始,王伟便不再推荐文章篇目要求她们阅读,一切凭两人的各自爱好选择:“卓雅比较喜欢时政、新闻类的内容,卓莹则偏好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

视野一开阔,看到的便不一样,慢慢地,姐妹俩的“灵犀”也扩大了,比如写作文时,她们立意和选材就丰富多了。

姐妹俩经常在吃饭时,争相把自己从报刊和电脑电视上看到的最新知识讲给妈妈听,王伟就挨个夸她们:“卓雅你真棒,还知道这些?连妈妈都不太清楚呢!”“卓莹更厉害了,妈妈要是不听你说,也不知道这件事呢!”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两个女儿,但表扬和称赞的话随时都有。”在妈妈的夸赞下,两个女儿竞相表现,往往一个人的知识就变成了两个人的,甚至变成包括妈妈在内的三个人的了。

姐妹俩分别考上清华和北大后,她们的班主任介绍,对父母来说,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远比教会他们知识重要。

班主任说,姐妹俩在学习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她们在父母的引导下都特别好学,基础知识也都非常扎实和丰富,这一点特别重要。在学习方法上,姐姐卓雅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即使做一道简单的题,也会充分考虑和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并用不同思路进行思考,在反复的强化和发散性的思维中巩固每一个知识点。妹妹卓莹则有不同的学习法宝,那就是敢于提出问题,不留下知识漏洞,尤其在学新知识时,不明白的点一定会在课下及时问老师,彻底弄懂,不允许有知识漏洞。

就这样,姐妹俩用自己的长处影响了对方,取长补短,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共同进步。

姐妹双双上名校

“好成绩是孩子自身的努力得来的,我们只是她们成长路上的支持者。作为父母,我们做得最多的是鼓励,从不刻意去干预,遇到问题主要找老师,没有上过什么补习班,我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该完成的任务必须完成,一定要跟随老师的步调走。”王伟坦言。

姐姐卓雅则表示:“妈妈一直告诉我,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课外知识往往比课本知识更重要。父母为我们创造的家庭氛围也特别好,我们很庆幸也很幸福能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到大,我们都可以和父母交流成长中的烦恼。比如我和妹妹其实都知道妈妈在利用我俩的争强好胜心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但我们宁愿这样,并且能感觉到这种竞争并不那么辛苦,相反,其中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在这种良性竞争的激励下,一个人的努力就像阳光一样发散开来,经常会使两个人共同受益。王伟说:“在高三几次考试中,两个女儿的成绩也是互相追赶,共同提高。第一次妹妹考好了,第二次就换姐姐考得好​‍‌‍​‍‌‍‌‍​‍​‍‌‍​‍‌‍​‍​‍‌‍​‍‌​‍​‍​‍‌‍​‍​‍​‍‌‍‌‍‌‍‌‍​‍‌‍​‍​​‍​‍​‍​‍​‍​‍​‍‌‍​‍‌‍​‍‌‍‌‍‌‍​。”姐妹俩也有遇到挫折或受到打击沮丧的时候,但她们很少在父母跟前表现负面情绪,一个人情绪不高,另一个人就会鼓励安慰她。对这一点,王伟感到特别欣慰。

高三的学习时间特别紧张,王伟却要求两个女儿不要读死书,以前在学校做的兼职一个也不要放弃。卓雅曾担任学校视听阅览室志愿者,哪怕在高三阶段,她照样每天提前10分钟到岗,为同学们精心挑选并播放影片。运动会的赛场也少不了姐妹俩,100米、400米、接力赛、绑腿跑……无论是学习、运动,甚至是看武侠小说,姐妹俩都特别投入。

姐妹俩对大学的向往也不一样:卓雅瞄准的是清华,高考前,她参加了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获得了40分的降分资格。卓莹喜欢北大,她不甘示弱,也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博雅计划”,最终获得了10分的降分资格。

离高考最近的那段日子,其他同学都回到家里复习,姐妹俩却背着书包来到空无一人的教室。“两个姑娘就那样挨着坐在一起,安静地思考,默默地复习,谁也不打扰谁。学习累了,她们还会一起到操场上活动活动……”卓雅和卓莹的班主任说,她无意中看到姐妹俩这个温馨的画面,感觉特别温暖,心想如果自己有这样两个女儿,她们能如此专注地学习和生活,考什么样的学校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现在,卓雅和卓莹已经分别是清华和北大的一年级学生了,她们除了在学习上经常交流外,偶尔还会相约出来吃个小吃,或者一起去做义工,在一些事情上照样会竞争,因为她们已经将学习和竞争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成长档案”:特别母爱激励出牛津博士后

文:李作明

30多年中,沈阳歌词作家、某省直机关退休干部邱海琴通过一万多个物件组成的“成长档案”激励儿子,一步步苦心将他培养成“沈阳十佳大学生”、清华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北京某国家直属机关优秀干部​‍‌‍​‍‌‍‌‍​‍​‍‌‍​‍‌‍​‍​‍‌‍​‍‌​‍​‍​‍‌‍​‍​‍​‍‌‍‌‍‌‍‌‍​‍‌‍​‍​​‍​‍​‍​‍​‍​‍​‍‌‍​‍‌‍​‍‌‍‌‍‌‍​。这份“成长档案”是她将儿子从幼儿时期到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留学及工作期间的一万多个作业本、获奖证书、绘画摄影作品等物件,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并一直以此激励儿子的自信,使儿子不断在进步中成长​‍‌‍​‍‌‍‌‍​‍​‍‌‍​‍‌‍​‍​‍‌‍​‍‌​‍​‍​‍‌‍​‍​‍​‍‌‍‌‍‌‍‌‍​‍‌‍​‍​​‍​‍​‍​‍​‍​‍​‍‌‍​‍‌‍​‍‌‍‌‍‌‍​。这一万多个物件组成的“成长档案”,是母子情深的充分体现,更是一部成功的“育子真经”​‍‌‍​‍‌‍‌‍​‍​‍‌‍​‍‌‍​‍​‍‌‍​‍‌​‍​‍​‍‌‍​‍​‍​‍‌‍‌‍‌‍‌‍​‍‌‍​‍​​‍​‍​‍​‍​‍​‍​‍‌‍​‍‌‍​‍‌‍‌‍‌‍​。

成长档案:增强儿子的自信力

出生于1980年春节的魏星,聪明伶俐,从小就惹人喜爱。母亲邱海琴是一名省直某机关干部,儿子出生前她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在业余时间尽最大力量把孩子培养成才。

儿子出生后,邱海琴在逛书店时,买下一套面向幼儿发行的《妈妈讲:幼儿三百个益智故事》丛书,同时又买了《唐诗三百首》和儿童故事磁带,然后又去商场买下一台当时最贵的日本进口的声宝牌录放机和一些空白磁带,用来录制收音机里播放的幼儿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出色地培养了魏星认知和感知世界的能力,更培养了他讲故事的本领。幼儿园老师经常安排魏星为小朋友们讲故事。1985年,5岁的魏星参加了沈阳电台举办的“幼儿讲故事”比赛,他讲述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的故事》得了二等奖。

实践证明,这些故事对魏星的认知世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时候,邱海琴便决定永远为儿子保留这个重要的智力开发物件。

不久,邱海琴还给魏星报名到少年宫学习绘画。5岁那年,作为左撇子的魏星用左手创作的《八仙过海》等作品得到专业美术老师的表扬。1986年,在沈阳军区幼儿园系统(多个城市)的绘画比赛中,他画的《我乘月牙上太空》获二等奖。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邱海琴一边尽心尽力教育,一边按年份、类别来整理他的一些“作品”,如左手画的画、右手写的字、左手写英语单词……她都分类并在保存袋上标注“左手”“右手”,这样利于回忆并增加了趣味性。

1986年,读学前班的魏星代表学校——省实验小学,参加全区43所小学智力竞赛获得总分第一名,为学校赢得一座冠军奖杯。几张相关的留影被邱海琴单独保存一个档案袋里并做了特别的标注。魏星1988年创作的儿童画《一衣带水》在日本神奈川县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展竞赛中获得的银奖牌、多幅被送到国际儿童画展巡展的儿童画、1989年在“全国小学生海峡两岸书信征文”中的获奖证书、与母亲一起参加辽宁电台征文共同获奖的证书和出版的图书等,以及魏星用过的课本和部分作业、习题本,邱海琴都做了分类保存。

邱海琴认为,既然说教育孩子要以鼓励为主,那么其本质就是不断强化孩子的自信心——而自己收藏的魏星的那些证书、学习用品以及作品,恰恰又是给他增加自信心的最好利器。于是,这位母亲常常像宝贝一样把它们展示给魏星看,同时给予赞赏和鼓舞,结果是每一次魏星都能收获决心、自信和力量……这一来,魏星就不断迸发继续拼搏的力量了。

正面引导:激励儿子向前奋进

由于邱海琴不断用魏星以往的作品、获奖证书、特别是他左手完成的作品鼓励他,所以魏星学习、创作的激情越来越高涨。

1992年,读初中的魏星在“全省中学生现场命题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个大奖项给他所在的学校——省实验中学带来了荣誉。当年学校的德育教研室主任刘玉华得知邱海琴系统化留存资料时,这样对她说:“你10来年整理的儿子成长档案,每一个物件都能激发他产生自信的力量。这次大奖就是这种力量的爆发。”

而接来“爆发”的是:魏星的作文《母亲的微笑》被收录进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考指南(语文)》一书中,全国发行。同时他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中,左右手双笔书写的书法在串红杯才艺大赛获奖。这些证书、图书、图片等相关物件也都被邱海琴归类保存。

邱海琴一直用这些物件,激发和培养魏星对摄影、美术、体育等活动产生兴趣,使他避免走进读死书的困境。邱海琴通过很多资料查明,爱好广泛的学生更能高效地开发智力。于是,她便通过收存的物件调动他的兴趣。比如,她夸赞儿子在领奖时的留影:“你看这摄影师抓拍得多好,一瞬间留下了你最闪亮的形象,是不是很有本事?”“都说绘画摄影不分家,要不要学一下?看,我已经给你购置了凤凰牌照相机和专业的三脚架……”就这样,魏星又学起了摄影。1995年,《沈阳晚报》举办全国“晚报杯”杯摄影比赛,魏星拍摄的《新开河夜色》获奖,他是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且是唯一的学生作者。为了鼓励儿子保持这种爱好,邱海琴把报社奖励的证书和首饰购买券都装裱在玻璃镜框里,并悬挂在魏星的卧室……

魏星有左右手写字的天赋,平时写作文做语文题用右手,做数学和英语题用左手。他用左手写的英文特别整齐划一好看,邱海琴就将其中最典型的几页装裱好挂在墙上作为鼓励。

魏星爱好踢足球、打篮球,邱海琴尊重孩子这个爱好,市内每有较大的足球赛,她都千方百计弄到球票,陪他到现场观看。竞技场上的拼搏精神,对魏星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这方面,她为儿子留存了30多名足球队员的签名球衣和队员训练时的合影。

1996年,成为高中生的魏星先后5次在《沈阳日报》发表文章,为《普遍的重点与有特色的重点结合是最佳》《素质教育会使每个人都受益》《应聘材料的应用》《城市文明建设》《网络之花瑕不掩瑜》等。

1998年,选择学文科的魏星参加沈阳市物理竞赛荣获二等奖,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次年,由于成绩出类拔萃、综合素质突出,魏星被保送到东北大学,进入大学生活。

魏星说:“妈妈留存的那些资料,一直在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硕果累累:从清华博士到优秀干部

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邱海琴为他购置了当年还没普及的诺基亚手机。学文科的魏星酷爱计算机技术,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在网络世界遨游。

为了孩子的爱好,邱海琴为他购置了当时配置最高的台式电脑。为了外出携带方便,她又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母亲的大力支持让魏星非常感动,他下决心一定要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这份深深的母爱。

魏星思想活跃,入学不久就担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他很快就用自己的电脑自学设计软件,并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学院院报网站,及时宣传报道学院动态、学生动态、百科知识、好人好事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大二时,他光荣地成为中共党员并被选派到学校团委做兼职干事。很快,他主持创办了学校的共青团先锋网站,一直运行至今。大三时,他被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团委助理​‍‌‍​‍‌‍‌‍​‍​‍‌‍​‍‌‍​‍​‍‌‍​‍‌​‍​‍​‍‌‍​‍​‍​‍‌‍‌‍‌‍‌‍​‍‌‍​‍​​‍​‍​‍​‍​‍​‍​‍‌‍​‍‌‍​‍‌‍‌‍‌‍​。其间,他的论文先后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中国人民防空》《互联网周刊》《大众电脑》《大众网络报》等多家报刊。2002年,魏星与人合写并出版了《无盘,网络终极制作》等四本网络著作,其中《3DSMAX4建模实用教程》成为国内部分美术大专院校的教材。此后,他成为多家网络报刊的特约撰稿人。

由于业绩极为突出,大学毕业后,魏星成为清华大学免试直读博士。在魏星读大学的4年中,邱海琴为他留存的“成长档案”的物件超过3000个。

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期间,魏星仍然是最为突出的学生。他在保证学习成绩一如既往地名列前茅的前提下,与导师胡鞍钢等人共同撰写了《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为什么会有中国奇迹和中国烦恼》等风靡全国的著作。2009年,魏星的博士毕业论文获得中国通用汽车杯博士论文优秀奖。

由于成绩斐然,魏星被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魏星第一次在国外过生日那天,邱海琴为他发去了一份国际快递——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收到这份生日礼物,魏星百感交集,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0年,魏星博士后学业圆满完成,先在清华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国家某直属机关工作,曾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青年岗位标兵能手。2018年、2019年,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他先后把中学时期写的两首颂扬母亲的诗歌改编成歌词,由作曲家丛伟谱曲在互联网上发表。

30多年来,邱海琴为魏星整理留存的“成长档案”物件超过一万个。这些物件,不断地激励他上进、奋斗。这是母子情深的充分体现,更是一部成功的“育子真经”。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啃姥”族 等5 则

“啃姥”族

小儿子出生6个月了,正是长乳牙的关键时期​‍‌‍​‍‌‍‌‍​‍​‍‌‍​‍‌‍​‍​‍‌‍​‍‌​‍​‍​‍‌‍​‍​‍​‍‌‍‌‍‌‍‌‍​‍‌‍​‍​​‍​‍​‍​‍​‍​‍​‍‌‍​‍‌‍​‍‌‍‌‍‌‍​。这几天,不管看到什么物品,他都要抱着啃一下​‍‌‍​‍‌‍‌‍​‍​‍‌‍​‍‌‍​‍​‍‌‍​‍‌​‍​‍​‍‌‍​‍​‍​‍‌‍‌‍‌‍‌‍​‍‌‍​‍​​‍​‍​‍​‍​‍​‍​‍‌‍​‍‌‍​‍‌‍‌‍‌‍​。一天,小儿子又趴在姥姥的肩膀上,津津有味地啃着,老人的肩膀上满是口水​‍‌‍​‍‌‍‌‍​‍​‍‌‍​‍‌‍​‍​‍‌‍​‍‌​‍​‍​‍‌‍​‍​‍​‍‌‍‌‍‌‍‌‍​‍‌‍​‍​​‍​‍​‍​‍​‍​‍​‍‌‍​‍‌‍​‍‌‍‌‍‌‍​。站在一旁的大儿子见了,大声喊道:“妈妈,看见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啃姥’族。”

(豆科)

新发型

那天中午,我去美发店烫了个与女明星同款的发型。回到家,我站在镜子前左顾右盼,觉得漂亮极了。这时,老公和儿子从外面提着大包小包回来,只见老公对儿子说:“我们到底忘了买什么呢?”儿子看到我,恍然大悟道:“哎呀,你看看妈妈的发型,我们是忘记买拖把了。”

(豆科)

烟虫

我坐在客厅里吸烟,女儿跑过来对我说:“爸爸,吸烟有害健康,你怎么老吸呢?”我笑着答道:“爸爸肚子里有烟虫,不吸就痒,得杀杀虫。”女儿想了一下,说道:“那你吸蚊香就好啦,蚊香能杀蚊子,肯定也能杀虫,而且广告还说蚊香无味无害呢。”

(黄超鹏)

拉肚子

一天下午,我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闹得三番五次上厕所。女儿看到了,迷惑不解地问我:“妈妈,你老上厕所干什么?”我向她解释:“妈妈要拉肚子。”女儿更困惑了:“妈妈,你为什么非要把肚子拉出来呢?”

(豆科)

遗传

这天,儿子问我:“爸爸,一个人生下来如果长得像他父亲,是不是叫遗传呢?”我点点头。儿子又问:“那如果长得不像,又得叫什么呢?”我答不出来。过了一会儿,儿子自言自语道:“我想应该叫遗失吧。”

(黄超鹏)

责任编辑:王娟 wjbj22@.com

阿娇,教科书样的招黑体

文:三秋树

阿娇(港星钟欣潼)离婚了​‍‌‍​‍‌‍‌‍​‍​‍‌‍​‍‌‍​‍​‍‌‍​‍‌​‍​‍​‍‌‍​‍​‍​‍‌‍‌‍‌‍‌‍​‍‌‍​‍​​‍​‍​‍​‍​‍​‍​‍‌‍​‍‌‍​‍‌‍‌‍‌‍​。尽管她自己说“一切发生得很突然”,可是,“吃瓜群众”早在她刚结婚时,就已经猜到了结局​‍‌‍​‍‌‍‌‍​‍​‍‌‍​‍‌‍​‍​‍‌‍​‍‌​‍​‍​‍‌‍​‍​‍​‍‌‍‌‍‌‍‌‍​‍‌‍​‍​​‍​‍​‍​‍​‍​‍​‍‌‍​‍‌‍​‍‌‍‌‍‌‍​。一个在感情没有底气的人,纵然漂亮多金,且明星光环加身,也很难在情感上顺风顺水,得偿所愿​‍‌‍​‍‌‍‌‍​‍​‍‌‍​‍‌‍​‍​‍‌‍​‍‌​‍​‍​‍‌‍​‍​‍​‍‌‍‌‍‌‍‌‍​‍‌‍​‍​​‍​‍​‍​‍​‍​‍​‍‌‍​‍‌‍​‍‌‍‌‍‌‍​。这些年,有着“渣男收割机”体质的阿娇,给众多女孩及其家长上了一堂情感公开课。

很傻很天真,很容易沦为爱情里的招黑体

这些年,阿娇在事业上有多顺利,情路也就有多坎坷:

和方力申传绯闻没多久,方的正式女友邓丽欣就正式宣布二人的恋爱关系;和前男友权宁一分手没多久,对方就搭上郑秀妍秀恩爱在一起已经3年;和王思聪好友、超级富二代秦奋刚被拍到互动亲昵,秦的网红女友又迅速上线;宣称最爱的陈冠希自是不用多说,分分合合5年,直至2008年,那组陈冠希以艺术作品之名而拍的秘密照片流出,阿娇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事业几近断送,并落下“很傻很天真”的评价。

包括这段与赖弘国的婚姻,且不说对方一直绯闻不断,连办婚礼这样的重要事情也是阿娇出的钱。后来阿娇出钱帮丈夫创业,可是自己买个包依然要看对方脸色。生子这样的大事,丈夫也是先让她备孕,等她胖了20斤,他又以要忙事业为名,让她搁置计划……

这一路烂桃花,将阿娇手里的那副好牌糟蹋个稀烂。这个一岁丧父,母亲为生计对其极尽苛待的女孩,其实始终都在寻找缺失的童年,一生都渴望被人疼爱。不管她的事业有多么成功,在感情上,她却一直属于弱势的一方,始终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尽力去讨好别人,让别人喜欢自己。

这样的招黑体,是对所有家长的提醒:女儿一定要富养。此富,不是金钱上的有求必应,而是父母在精神上的富爱,让女儿在童年期饱受关爱之后,可以对爱明辨是非、真假、深浅、浓淡。

原生家庭与父母,是女孩防火防盗防渣男最坚实的屏障,没有之一。

不懂止损的感情,都难以有好的下场

“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他很关心我,令我有被爱的感觉。”

“我好像从来没有遇过一个,那么贴心、对我那么好的人。”

这些阿娇曾经说过的恩爱话语,后来,都啪啪打了脸。而这样的话语,在生活里并不少见。

那些对爱缺少鉴赏力的女孩,总是会在遇到一个人后,迫不及待地关注对方的优点,放大镜般享受被爱的感觉。然后有一天,她们又会不约而同地吐槽:他变了。

事实上,不是他变了,而是你当初就没有看穿,选择性无视罢了。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不会绯闻不断,不会承诺要给你一个最耀眼的婚礼,然后又说为了办婚礼,自己几乎破产,更不会让你以38岁的高龄备孕后,又轻飘飘地以一句“我现在忙事业,还不准备要孩子”了事。

普通人遇到这样的感情时,最理智的做法是果断止损,而不是不断退让,给别人予取予夺的自由。但阿娇可以做到跟这样一个人步入婚姻,而且,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此时的她可能已经去泰国做试管婴儿了。

不懂止损的感情都难以有好的下场,这是铁律。

人这一辈子,总会有那么一次或几次看走眼的时候,尤其对于感情更难把握。而处理一段差的感情,最端正的态度不是“我选,我认栽”,而是眼里不揉沙子的果断。否则,不管后来遇到谁,其实也不过是被这个人再伤一次心罢了。

这世间好多的情路坎坷,其实都是在同一条河流里一直翻船。何不上岸呢?

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按理说,阿娇与阿Sa(港星蔡卓妍),这对红极一时的Twins天团姐妹花,所走的事业路线大同小异,但两人今天的景况相去甚远。

阿娇的事业自2008年“艳照门”之后急转直下,感情的事也一直在为她的人生减分。阿Sa却一直高歌猛进,顺风顺水。就算同样是离婚,也没给她带来丝毫的影响,她的人生一直都活在大女主的角色里——我的命运由我不由天。

阿Sa放言:“母亲从小就对我说,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财富和空间,无论有爱情,还是没有爱情,都需要独立,所以虽然单身,但我并不寂寞,我很享受工作与生活,凡事不去计较,因为心中富有最重要。”

人生果然何时都在拼爹拼妈,但拼的不是爹妈的财富,而是他们往孩子心中注入多少爱意,孩子就会变得多坚强,之后才可以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

说实话,这些年看着阿娇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跟头,而且都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观众都看厌倦了,好多人甚至给她留言:“不谈爱情,会死吗?”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越是缺少的,越想得到,甚至不惜用一生去寻找。但,这不是执着,也非勇敢,更难有好的结局。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深挖苦修,才是真的很傻很天真。

经常会听到上了年纪的女人感叹:我这辈子,就毁在他的手里。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甩锅话语,我都感觉悲哀大于同情。说到底,真正能毁了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而人生真正的毁灭,不是离婚,也不是遇到渣男,而是你以为离婚与渣男就是你的全部人生,没有了他们,你的那个自己居然无从依附。在这样的人生中,没有救世主。

相反,我欣赏那种摔倒后,施施然站起身来,朝前走去的姿态。毕竟,人生在世,还是需要一点常识:感情不能当饭吃,但我们能活出一身底气,成为更好的自己。

恰如海明威所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优于过去的自己。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有多成功,出轨的代价就有多大

文:纪嫣然

2020年4月17日,一条被称为“本年度最昂贵”的微博出炉​‍‌‍​‍‌‍‌‍​‍​‍‌‍​‍‌‍​‍​‍‌‍​‍‌​‍​‍​‍‌‍​‍​‍​‍‌‍‌‍‌‍‌‍​‍‌‍​‍​​‍​‍​‍​‍​‍​‍​‍‌‍​‍‌‍​‍‌‍‌‍‌‍​。这条微博让阿里巴巴集团股价下挫,市值蒸发超过5亿美元​‍‌‍​‍‌‍‌‍​‍​‍‌‍​‍‌‍​‍​‍‌‍​‍‌​‍​‍​‍‌‍​‍​‍​‍‌‍‌‍‌‍‌‍​‍‌‍​‍​​‍​‍​‍​‍​‍​‍​‍‌‍​‍‌‍​‍‌‍‌‍‌‍​。这条微博因为事关商界精英的私生活,一开始便掀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暴​‍‌‍​‍‌‍‌‍​‍​‍‌‍​‍‌‍​‍​‍‌‍​‍‌​‍​‍​‍‌‍​‍​‍​‍‌‍‌‍‌‍‌‍​‍‌‍​‍​​‍​‍​‍​‍​‍​‍​‍‌‍​‍‌‍​‍‌‍‌‍‌‍​。

蒋凡事件,一损俱损

这天,微博博主“花花董花花”发文直指丈夫的出轨对象,将两人的婚外情爆了出来。

“花花董花花”的丈夫是阿里巴巴集团天猫总裁蒋凡,而那个被喊话的出轨对象张大奕,一度号称“中国电商第一网红”,坐拥上千万“粉丝”,每次淘宝店铺上新都被秒光。同时,张大奕还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如涵电商”的主要投资人、幕后老板之一。

对于普通人,这不过是正妻手撕小三的寻常家事,但发生在蒋凡和张大奕的身上,就不止是婚外情那么简单了。最起码的,两人任职的公司及公司的股东就很难不受影响。因为牵涉到所在公司的声誉而波及大面积公众利益,他们的出轨更不能以私事论处。

正是考虑到这层利害关系,阿里巴巴仅用10天就对这起事件进行了调查。4月2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处理结果。调查组认为,蒋凡对如涵电商和张大奕所有淘宝、天猫店铺的经营活动并无任何利益输送行为。

然而,调查结果仍难堵住芸芸众生之口。事件发酵期间,有几百万人转去马云的微博下面疯狂“盖楼”,称蒋凡动了他们在淘宝和天猫“养猫的钱”。而阿里巴巴的股价也因此下挫,市值蒸发超过5亿美元。

事情闹到这么大,作为风暴中心的当事人又会怎样呢?

阿里巴巴在4月27日公布了对蒋凡的处罚,从即日起取消其阿里巴巴合伙人身份,降级、取消上一财年所有奖励。

要想知道这份处罚的分量,得稍微扯一扯蒋凡的过往。

蒋凡,85后,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曾任职Google中国,2013年进入阿里巴巴。2017年,蒋凡任阿里巴巴北京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席、首席架构师、集团高级科学家,统筹规划北京技术中心技术架构,参加集团技术架构工作。这些头衔,足以证明他在阿里巴巴的技术领域,乃至于整个IT圈的才华。2017年12月,年仅32岁的蒋凡被任命为淘宝总裁。2019年3月,蒋凡兼任天猫总裁,4月任天猫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长兼总经理。

美团网创始人王兴,曾在朋友圈直接点评蒋凡说:“如果能打赢拼多多,他就是当之无愧的阿里CEO接班人。”

如此具有发展潜力,却被取消合伙人身份,不说前途尽毁,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蒋凡在阿里巴巴很难再被重用。

再来看蒋凡的夫人。

从她微博里看到,她的日常生活内容包括珠宝设计收藏、看展览、旅游、聚会、购物、健身、烘焙。她的吃穿用度奢华有品位,随便喝的一瓶酒都是标价上万元。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经常为孩子下厨,注重营养搭配。她完全符合人们对完美的上流社会名媛贵妇的印象。

发现丈夫出轨后,她选择在微博上喊话,说明两人私下沟通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她希望通过这种公开的方式来吓退婚外的女人,修复和老公的关系。但显然她的愿望很难实现,婚姻会不会破裂先不说,她和丈夫的感情肯定要玩完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将被裹挟进舆论中心。

最后,再来看张大奕。

出事以来,她表现得镇定,似乎完全不受影响。她没有正面与蒋夫人硬杠,该干嘛干嘛,工作赚钱两不误。事发当晚,她依旧上直播卖自家的衣服,只是因为直播间里被网友发的“张大奕小三”留言刷屏,才不得不借口离开一会儿。

然而,她所在的如涵电商,就在当晚,股价暴跌超过9%,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2200万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近年来,在“桃色事件”上“翻车”的成功人士不少。

2018年8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因涉嫌性侵明尼苏达大学学生Liu Jingyao而被拘留。2019年4月16日,当事人对刘强东涉嫌性侵提起民事诉讼,同时起诉京东,索赔逾5万美元。这起事件发生后,刘强东在公开场合鲜有露面。2020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刘强东已卸任京东旗下46家公司的高管职位。

演艺圈里此类事件更加不胜枚举。吴秀波婚外情被曝光后,复出之路遥遥无期。文章出轨后,不但被封杀,与马伊琍的婚姻最终也以离婚收场。

代价不可谓不大,教训也不可谓不深刻,但为什么总有人不会警醒,反而“前赴后继”地将这个错误一犯再犯?

成功人士,这些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精英,有钱有势有地位,拥有的各种资源超过我们普通人的想象。同时,他们面临的诱惑也比普通人多得多。这些都会让他们不断强化自身的优越感。

当优越感足够强大,他们往往就会产生错觉,认为在伦理观道德感上可以采取比世俗标准更宽松更弹性的尺度,来界定自己的出轨行为,如影星成龙说的那句话“我只不过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就是想把自己犯的错轻轻带过。

而现实是,有了“成功人士”这个名声,就意味着他要背负起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示范作用,一旦行差踏错,名声受损直接折现为事业崩盘甚至永无出头之日​‍‌‍​‍‌‍‌‍​‍​‍‌‍​‍‌‍​‍​‍‌‍​‍‌​‍​‍​‍‌‍​‍​‍​‍‌‍‌‍‌‍‌‍​‍‌‍​‍​​‍​‍​‍​‍​‍​‍​‍‌‍​‍‌‍​‍‌‍‌‍‌‍​。

古语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作为对社会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成功人士,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三观,一旦德行有亏,便会丧失个人的社会公信力,连带事业甚至家庭受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里每个词的排列顺序,“成功人士”们千万不要弄颠倒了。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黄小宇 sosohjj@126.com

明末权贵为何不肯捐款救国

文:关山远

明末,君臣关系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负责任​‍‌‍​‍‌‍‌‍​‍​‍‌‍​‍‌‍​‍​‍‌‍​‍‌​‍​‍​‍‌‍​‍​‍​‍‌‍‌‍‌‍‌‍​‍‌‍​‍​​‍​‍​‍​‍​‍​‍​‍‌‍​‍‌‍​‍‌‍‌‍‌‍​。皇帝哭穷,皇亲国戚却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结果,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如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负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最后必然同归于尽。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崇祯够倒霉的,摊上了奇葩的前任,又遭遇了奇葩的部下、奇葩的亲戚。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既得利益群体,权贵们应该明白自己与大明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但他们为什么有如此奇葩的表现?

国家有难,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个捐款者的姓名。他当了一天千户,明朝就灭亡了,史料中再无此人的记载。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3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多一笔只有2万两,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怎么着。

崇祯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并拿出5000两银子给他。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3000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个大臣从自己故乡推举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明末,内忧外患,国家财政已崩溃。早在崇祯八年,江南武生李琎就上了一道筹措军饷的奏疏,痛陈天下大乱的根源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过于悬殊。大户兼并土地,经营商业,只知锦衣玉食,竞相奢侈,全不以国家的困难为念。小民即使在丰收年景,还不免啼饥号寒,一遇荒歉,软弱的只好辗转饿死路旁,强壮的就起来造反。他在疏中要求皇上毅然下诏,责令江南大户自动报出产业,认捐兵饷,倘有违抗的,就把他的家产充公,一点也不要姑息。

明朝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没有福布斯排行榜。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崇祯小气亡国”的说法,其来源是一个叫杨士聪的人在《甲申核真略》中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3200万两白银。内帑,即皇帝的私房钱。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国难当头了,还涎着脸找大臣要钱。但这种说法,后来已被证伪。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这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他比杨士聪无疑更接近真相。

赵士锦后来从闯军中逃出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成《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章,今天看来,就是记载1644年天翻地覆剧变的报告文学杰作。他在《甲申纪事》中提到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确实很穷,他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也不敢扩招,他把宫里的金银器皿,甚至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来充作军饷。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皇宫里发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不知道崇祯很穷吗?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他们知道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已兵临城下,他们也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反正咱有治理才能,熟悉政治,谁当皇帝没关系,还得用我吧?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虽然统计结果不一样,但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如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负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最后必然同归于尽。

最后,要讲讲那些不肯捐款救国的明末权贵们的命运: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便继续用刑。受了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乘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内,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号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闯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殍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块,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经不起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当初,太监徐高奉崇祯之命劝捐,周奎百般耍赖,气得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意思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没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呢?

偏偏有人,就那么糊涂……

责任编辑:王 娟 wjbj22@126.com

做好考生的备考心理调适

文:苏贵田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因这次疫情延迟开学在家的青少年儿童大约有2.2亿人,其中1500万是面临中考高考的毕业班学生​‍‌‍​‍‌‍‌‍​‍​‍‌‍​‍‌‍​‍​‍‌‍​‍‌​‍​‍​‍‌‍​‍​‍​‍‌‍‌‍‌‍‌‍​‍‌‍​‍​​‍​‍​‍​‍​‍​‍​‍‌‍​‍‌‍​‍‌‍‌‍‌‍​。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始料不及的长时间停课、居家限制引起的生活方式变化和心理压力相互作用,会对这些备考生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并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面临人生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这届考生正在承受着往届考生从未有过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作为家长,请务必注意做好孩子备考的心理调适,防止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得不到缓解,从而影响应考水平正常发挥。

降低期望值,以理智的态度面对考试

网友小白: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我快高考了,感觉压力好大,数学很难,今年停课这么久,我感觉自己没有希望了,怎样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希望可以得到你的指点。

青少年学生面对中考和高考,都会有巨大的压力,有自加的压力,也有外界的压力。自加压力通常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比如定了非常高的应考目标,如超一流大学、重点高中。但是,由于疫情和停课,突然发现离考试越近,那些目标差距好像越大,内心就产生很多焦虑、不安和痛苦。外界来的压力,比如父母有意无意说能不能考一个更好的学校,或者老师在班里对学习成绩进行排名。

有竞争欲望、希望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标志着孩子开始走向成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心理状态。既然中考和高考是不得不承受的压力,那么如何减轻压力,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怎么减轻压力?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对于考试的预期,告诉孩子,只要全力以赴备考,没有浪费时间,每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努力学好每一门课,成绩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并不会因为谁设定一下更高的目标成绩就会变得更好。曾国藩说过:“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要让过高的目标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和痛苦。退一万步讲,人生远不是一所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所能决定的。马云只考了杭州师范学院,后来却创立了阿里巴巴。一所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只不过是在人生之路走快了一步,跟日后的道路没有必然联系。

放下思想包袱,以平稳的心态应对考试

邻居家的小孩:叔叔,您好!我现在做题的时候,还有网上考试的时候,老是想着会做错题,别的同学会看参考书,这次考得不好上不了好的高中,就会影响以后考不上好的大学。这次如果考得不好,父母会小看我,同学们会笑话我,老师们会看不起我。现在搞得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答题,可是又控制不住会想。

人生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并不是只在中考高考时才会有,过了中考高考以后依然会有,比如有学习成绩上的压力,有找朋友的压力,有男女交往的压力,还有社会地位不等的压力。人这一辈子,可能都会面对压力。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只要全力以赴,考上什么学校都是努力的自然结果,放松心情,做好自己的事情。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当前这种没有面对面肩并肩的考试也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思想奔逸,比家长想的多得多,会担心别的同学是不是在作弊,会担心自己如果据实考,万一考不好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担心成绩会给自己竞选班委、评选“三好学生”等诸多事情带来不良影响。其实,这种担忧往往是不必要的,家长应当劝导孩子,别的同学不会作弊,而且考试成绩只是个人能力中的一部分,并不是综合能力的标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放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以平稳的心态面对考试,使精力更加集中地投入复习中去。

培养自信心,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考试

B同学说:我属于父母、教师眼中的困难生,也有点自暴自弃,感觉考上好学校希望不大,学习也没有什么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孩子从未自主思考过自己的前途,不知道中考高考是为了什么,不知道一所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意味着什么,认为上了好的学校以后会更加幸福快乐、人生会更加光明,反而感觉压力巨大。要告诫孩子,人生一定要有一个辉煌的梦想,用一个孩子感兴趣的点来引导他往前走。二是来自孩子遇到的困难。比如第一个例子里小白觉得数学很难,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学好它了,这种比较消极的气馁感觉,会使得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会让孩子放弃当下努力的事情。

最好制订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只要与以往相比有提高就可以,不必强求。家长的关注可以提醒孩子更加严谨地对待考试,合理目标的制订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从新的角度审视考试的意义,理解当前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测,找出弱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不要对中考或者高考存在惧怕心理,要学会克服困难、冲破阻力、激活动力。只要战胜昨天的自己,就是一种非常意义上的成功。

责任编辑:邓宝君 xlfaszf@21cn.com

如何化解中年危机

掐指算来,《家庭》杂志已经将近40岁了,我也步入了中年​‍‌‍​‍‌‍‌‍​‍​‍‌‍​‍‌‍​‍​‍‌‍​‍‌​‍​‍​‍‌‍​‍​‍​‍‌‍‌‍‌‍‌‍​‍‌‍​‍​​‍​‍​‍​‍​‍​‍​‍‌‍​‍‌‍​‍‌‍‌‍‌‍​。《家庭》的文章依旧精彩而富有生机,而我却陷入了“中年危机”:工作上压力山大,身体也在走下坡路,上有老下有小,内心苦闷无处诉说……我深刻感受到:中年是最孤独的年龄段,幸福感最低,弄不好还会得抑郁症​‍‌‍​‍‌‍‌‍​‍​‍‌‍​‍‌‍​‍​‍‌‍​‍‌​‍​‍​‍‌‍​‍​‍​‍‌‍‌‍‌‍‌‍​‍‌‍​‍​​‍​‍​‍​‍​‍​‍​‍‌‍​‍‌‍​‍‌‍‌‍‌‍​。如果这个时候能顺利度过,对往后的生活不无裨益,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度过呢?

读完《家庭》2020年第2期刊载的文章《古代名人如何度过“中年危机”》后,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古人度过“中年危机”的良方秘籍,真是一味“良药”。

文中列举了宋朝三位名人的故事。辛弃疾和柳永,人到中年都不得志,但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心情,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应对方式。苏轼的活法最值得称道。他把苟且的人生活得潇洒,成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无论是年轻时位居宰相人选,还是中年以后多次被贬,甚至险些丧命,他都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幸福感,还为我们留下好吃不腻、美味无比的“东坡肉”。不论处于何种状态,他都能感受并享受生命赐予的美与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苟且的人生过得充满诗意、心怀远方,应每天“拂拭”心中的尘埃,不论命运如何转换,我们都要生活有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设定一个符合当下生理及心理机能状态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偶尔关闭手机,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一辈子都不容易,尤其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再艰难也要过,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不让中年的自己贴上“油腻”标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河南 刘勤)

责任编辑:王 娟 61754718@qq.com

家的力量

《帮人难处,记人好处》(《家庭》2020年第2期)这篇文章,我反复阅读了多次,原因是我非常希望通过阅读和学习,能把好家风传给我的家庭和家人​‍‌‍​‍‌‍‌‍​‍​‍‌‍​‍‌‍​‍​‍‌‍​‍‌​‍​‍​‍‌‍​‍​‍​‍‌‍‌‍‌‍‌‍​‍‌‍​‍​​‍​‍​‍​‍​‍​‍​‍‌‍​‍‌‍​‍‌‍‌‍‌‍​。

文章的作者虽身有残疾,但意志坚强,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她那帮人难处,记人好处的好家风,不仅让她收获了工作、家庭的幸福,更让她成长中的女儿也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在我看来,良好的家风,是成就作者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子女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都说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风好,才可能带来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革命前辈严于律己、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红色家风,学者知识分子的学习家风,党员干部的廉洁家风……这些积极、努力、上进、阳光的好家风,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更加注重自己家庭的家风建设:乐于助人、活到老学到老、勤劳……我相信,有这些家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幸福。

(广西 王春兰)

责任编辑:王 娟 61754718@qq.com

部分文章资源需要积分下载(1元=10积分),请点击下载按钮自行下载。已支付订单如发现下载链接失效导致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会尽快为您全额退款处理,请放心扫码支付下载,推荐使用支付宝支付(可用花呗)。网站服务QQ:340321425,微信号:huixueku


版权声明:
1. 本站为纯属学习资源分享站点 ,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搜集经整理而成, 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 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请勿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谢谢。
2.本站资源下载地址均为网盘链接或外链,本站的主机服务器不储存任何可供下载 资源 , 不确保所有网盘下载链接或外链资源的安全性、可用性, 对用户下载及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失由下载使用者自负 ,本站不对任何网络资源负法律责任。
3.因时间与精力有限,对网络来源的资源未能做到一一确认版权权属,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版权权属信息后三个工作日内核实并进行立即删除处理。
4.本站所有文章资源,未经允许,禁止转发,谢谢合作。
5.联系方式:pla73121@qq.com

汇学库精品资源网 » 【在线阅读】家庭 2020年13期

【汇学库精品资源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
本站暂不支持内容复制,请见谅!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